

「母亲的抉择」幼儿之家的上上下下都希望能尽快为孩子找到一个安全和充满关爱的永久家庭。

Quinn小时候曾经问哥哥:「你也是来自『母亲的抉择』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uinn的生日恰好是Patrick和太太的结婚纪念日,Patrick(左)认为,这就是缘份。

Quinn(左)性格外向,就算与人「三唔识七」也会主动搭讪;哥哥则比较慢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右)Patrick表示,夫妻俩的家人都很支持他们领养孩子的决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甚么定义了「父亲」的角色?
甲骨文中,「父」是会意字,象徵持棒,这根棒有指是斧头,亦有指是棍棒。两个解释分别引伸出父亲在家中的不同角色。前者意指从事劳动工作者,后者则指教育者。这两个角色,难道与血缘有必然关系吗?
谈起「凑仔经」,Patrick总是在笑。结婚十七年,他与太太Ronie组成四口之家。十二年前,大儿子Sean出生;五年前,他们领养了小儿子Quinn。当年三岁的小不点,现在已经八岁。自Quinn踏进他们的人生,家中更热闹,各人笑得更开怀。他认为,一切皆是缘,「我们的家曾经有一个空位,自从他来了,这个家便圆满了。」
访问在「母亲的抉择」幼儿之家进行,这里有四十四位孩子正在等待一个家。Quinn曾经是他们的一份子。
访问过后,三父子在走廊遇上一名当年曾照顾过Quinn的义工,手抱婴儿的她诧异地向Patrick说,你们三父子现在看起来好像啊!
Patrick转过头,朝记者笑?说:「你看吧!」
朗朗笑声在走廊回荡。就在刚才,我们才谈过,三父子是怎样的相似。
Patrick任职广告业,对图像的触觉较敏锐,Quinn也多多少少有他的影子。他说,就在访问前的一天,Quinn绘画了一个头上长?一条鳄鱼的公仔,并告诉他,这条鳄鱼可以当作一条辫,也可以是一顶帽子,「我留意到他挺擅长将很奇怪的东西放在一起」。一个多月前,他曾带Quinn到画廊参观,平日活泼好动的小人儿居然满有耐性,逐幅细看,还能够解释自己为何喜欢某个作品。
Patrick覆述小儿子的说话时,眼眸闪过一种名为骄傲的神采,「他说,这幅画看起来很混乱,但其实乱中有序,又说,这一幅前景很卡通,但背景很现实,很喜欢那个对比。」
出自八岁孩子口中的评价「有纹有路」,让Patrick相当诧异,他笑说:「我觉得有??!」不止他认为儿子与自己相似,连身边人都有相同的观感,「有人说,他说话的方式、举止都与我们好像,即使是一些很亲近的朋友都说,如果我们不说,根本不可能觉得他有甚么不同。所以我觉得血缘,比较而言,更多是视觉上的东西,而不是精神上的。」他说,在大儿子身上也看到自己,「他的性格,与我小时候很像。」
心悒没有爸妈的孩子
Patrick两夫妇的这些年,就在两兄弟吵吵嚷嚷之间转瞬度过。「不知道是不是大自然的定律,细佬总会跟?哥哥。哥哥玩甚么,弟弟便玩甚么,反之亦然。」二人满足地见证?Quinn和Sean成为彼此的玩伴,「他们甚么都玩,Pokemon、下棋、唱歌、打大家。」语毕,Patrick笑得开怀。哥哥喜欢踢足球,是球队的右翼;弟弟也相当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二人在幼儿之家耍乐,半刻不停歇。Patrick在一旁看?他们打打闹闹,惊觉孩子长大得太快,吐出一句:「我很想念Quinn刚来的时候。」他形容,这一段历程「很神奇」,回想起来,才顿觉由三人之家变成四人之家,原来已有五年之久。
Patrick表示,两夫妇婚后计划生育,但发现生育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挑战」。后来,他们利用试管婴儿方式,生下大儿子Sean。
不久,他们希望可以为儿子添个弟妹,于是便生起领养的念头。他们在「母亲的抉择」举办的领养讲座中,得悉在幼儿之家内,住?不少没有家庭的小朋友。他们心痛这些小孩,就在这个瞬间,他们下定决心领养一名孩子回家。「那时候我们已经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他可以这样被宠爱。我们想像一下,有其他三、四岁的小孩,却只能留在『母亲的抉择』幼儿之家,没有家庭,想起来也很心悒。」两夫妇想法一样,他们觉得—「我们必须这样做」,他接连说了两次。
领养时刻?忐忑不安与眼前一亮?
幸运的是,他们很快得到成功配对的机会,那时他们手上仅有Quinn的基本资料,连照片也没有看过。领养孩子之前,原来可以不知道对方样貌,最初他有点讶异,但是细心想想,倒觉合理,因为「自己生的孩子,做父母的也不可能挑选他的样貌。」纵是这样想,与Quinn初见的前一晚,两夫妇还是非常忐忑。Patrick回想起来,承认他们曾担心孩子会否不合眼缘,「如果他很不顺眼,那该怎么办?」二人彻夜商量,尝试排除这种忧虑,「太太说,你觉得我们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很顺眼吗?哈哈哈……(初生婴儿)像一坨屎般。」在忧思中谈谈笑笑,才又发觉,自己的这些担忧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实所谓『顺眼』,你冷静一点想,只是一种感觉,感觉不止是样貌,感觉是关于整个人的性格、气质,这些就是我们作为父母,会向他灌输的东西,我们很理性、冷静地想,其实不用那么害怕。」
初见以前,两夫妻在网上看过不少刻划领养父母初次与孩子见面的文章。很多父母都把和孩子初见时那个瞬间,描写得相当有戏剧性,当下便觉孩子就是:「我一生所爱」、「前世的情人」、「完全改变了我的世界」。Patrick说,他们自己就「没有那么夸张」。 不过,生命中相遇的那一幕,依然牢牢烙在他们脑海,「对我们来说,那天就是他出生的日子。」
初见那天,Quinn的每一个小动作,Patrick都历历在目。当时,Quinn还不叫Quinn,而是被唤作David。「母亲的抉择」为他们安排了一个小茶会,Patrick和太太就在那里和他吃点心。Patrick仍然难忘只有三岁的他数算?人数,为大家张罗杯子,并逐一为他们倒饮料的模样。「就像你参加派对,总会有一个主人家在确保大家有投入,他就是这个人。」他忆述?当天的情景,眼神明亮,「他很开朗、可爱、靓仔,所以见到他很开心。」
两个孩子?公园相会?成为手足
今年,是Patrick成为人父的第十二年。生肖走过一轮,他说,比起自己与Quinn首次碰面的情景,两兄弟初见那天,更让他永志不忘。
在领养以前,两夫妇一再向Sean解释何谓领养,并再三确认其意愿。但儿子那时只有六、七岁,很多事情未必完全明白,只是儿子肯定地告诉他们,他想要一个弟弟,想要一个玩伴。「我们没有选择要男生还是女生,全是天意。」 Quinn来到陌生的家庭,带给他们的第一个课题,便是「融入」,而哥哥Sean则是让这个家变得更坚实的重要功臣。「有哥哥每天和他玩,整件事(融入)易好多。」
相比起两夫妇与Quinn见面前的不安忐忑,当时年纪尚小Sean倒是简单许多。他只想知道Quinn是高还是矮,还有,对方会否愿意和自己一起踢球。两个小孩在西营盘的中山纪念公园首次碰头,从此结为好兄弟。「很过瘾,第一次见哥哥那天,他们在那里say hello,然后哥哥就牵?他去玩。」Patrick说:「我很开心、很兴奋,因为这就是他们两兄弟的第一天,整件事很神奇。我看?他们两个互动,Sean会故意让Quinn注意到他,Quinn又对他很好奇,总是看?他。」
Patrick形容二人性格迥异但互补,哥哥做事较谨慎、受教,弟弟则较冲动、自主性强,兄弟俩感情要好。「就在昨晚,煮公仔面有只蛋散开了,Quinn说这一碗给我吧,靓?那一碗给哥哥。」两夫妻都留意到,弟弟总会以哥哥为先,但父母从没如此要求。兄弟情难以用语言剖析,Patrick把兄弟并肩而行的五年光景浓缩在数十字之中:「就是一路齐齐玩,很自然,没有勉强。」
「这代表你是特别的」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Patrick表示,领养Quinn之后,夫妻俩在育儿方面确实多了一重顾虑,一重关于如何与孩子谈及领养的顾虑。「从第一天开始便知道,他现在对领养的理解,在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 ,我们预期一定会改变。」这个转变,最近已然开始。
他们从没对外隐瞒Quinn是领养孩子,而是抱?「有人问就讲」的态度。某年,哥哥开生日会,一大班好友到访,其中一位同学看到Quinn便提高嗓门向众人介绍:「他是Quinn,Sean的弟弟,他是被领养的!」当时,Quinn没有异样。不过,近来,八岁的他向爸妈倾吐心声:「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领养的,因为这有点奇怪。」他们马上和Quinn倾谈,并告诉他:「大部分人都不是被领养的,这确实罕见,但并不奇怪,非但不是坏事,这代表你是特别的,而且是值得自豪的事。」
Patrick坦言,担心随?儿子慢慢成长,思想愈来愈复杂,甚至步入反叛期,日后会「唔识谂」。Patrick说,已有心理准备要一直与他沟通。目前,他们力所能及的,就是不会对他有所隐瞒,并承诺会在他有疑问的每一个时刻,伴在他身旁。「还有很多人以为领养应该是秘密,是家庭秘密,那些人真的不应该去考虑领养。」?
严父心声:爸爸易做?难为了妈妈
身为一个领养孩子的父亲,与身为一个亲生孩子的父亲,他认为两者「基本上没分别」。「血缘只是定义家庭的其中一个标准,只是众多标准中的其中一种,我不是看得那么重。」在Patrick眼内,儿子的性格、价值观、行为、文化修养,通统都是定义一个家的准则,「我觉得最能够定义我们是一家人的是:在他的身上怎样反映出我们的教养。」
父母的责任,在于如何教育下一代,个中关键则是因材施教。他留意到,Quinn初时偶尔会为求所好而撒谎。他为了教好儿子,与太太商量后,不惜肩负起严父的角色。
他自言当时的自己「好恶」,所以,直至今时今日,Quinn还是比较喜欢妈妈,「他也喜欢我,但比较害怕我,但我想,他长大了便会明白。」严厉的他乐见Quinn生性,「他现在八岁了,最近这一年多,我都很少骂他,望?佢,佢都知咩事。」
尽管知道儿子较喜爱妈妈,这位严父依旧甘愿担当此重责,语气不失认真:「我觉得爸爸容易做过妈妈」,「我太太有工作,是一位很能干的人,现代女性事业又要厉害,家庭又要厉害,又要做女朋友,又要做妈妈,又要做好女儿,男人的角色好像没有怎样变过。」语毕,其招牌笑声又出现。
Patrick明白,眼前的幸福非必然,故特别珍惜,「我很开心有机会成为父亲,因为我明白到,不是一定能做到爸爸的,没有人保证你一定能够生小孩,没有人保证你一定有健康、经济能力去做爸爸。」
有说父爱如山,Patrick这样形容成为父母的心情:「很老套的说一句,你未做过父母,你领略不到另外一种爱,这种爱不能想像,你做了父母,你才会感受到。原来可以这样去关心或者爱一个人。」他感恩成为Sean和Quinn的父亲。为父的心愿很简单,只愿他们长大后做个好人;四十六岁的爸爸心境依然年轻,还有一个小愿望—「希望他们长大后掺埋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