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违的田中裕子,她演校长异常抢镜。

保利老师性格温驯,何以竟成欺凌的加害者?

小演员柊木阳太,有种小男孩介乎两性之间的美。

《怪物》围绕两名少男,从不同角度讲述他们在学校内外的关系。
是枝裕和导演的新作《怪物》将来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作北美首映。
此片引人入胜,显然剧本写来已经是分明的3个段落,从3个角色的观点看世界。
故事看下去,一层层的揭开。前面一些扑朔迷离的伏笔,后面才真相大白。
撰文:家明
这真的算是枝裕和的创新之作?观乎他历来片目,《怪物》的确是他少有地没有自编自导的戏。这次,少了点他中年人的自怜。平时好多电影,剧作家的名字被忽略掉,《怪物》鲜红亮丽的宣传海报,却把3个主创人物,以同等分量的字体并列:导演是枝裕和、编剧�d元裕二,以及配乐的�d本龙一(加起来共二�d二裕)。3位有分量创作者首次合作的影片,遗憾又恰恰成为�d本配乐的遗作,自然更叫人期待了。
《怪物》虽非自编自导,骨子里其实也相当的是枝裕和,尤其它对小孩角色的著墨,贯彻他一直以来擅写、擅拍的小孩子世界。小孩子骤看纯真可爱,再看内心却世故,成长要独力面对,到头来他们相当孤独。是枝裕和早年不正好有出名作叫《谁知赤子心》么?原名Nobody Knows。《怪物》看到后面不禁暗忖,把「谁知赤子心」当作本片的副题也行。成年人总有太多理由或藉口,小孩子的心,往往无人知晓,甚至不予理会。
所以小孩子的视角放到最后,也是全片篇幅最长的部分。前面的两段,先由两个成年人去看世界。
从单亲妈妈视角看事件局部
首段让观众代入单亲妈妈的视点。《小偷家族》的出色演员安藤樱莴酏归来,再次担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安藤樱演的妈妈麦野早织,丈夫已离世,她带著念小学的儿子麦野凑(黑川想矢饰),在长野县诹访市相依为命。诹访市看上去不错,没有大都市那般人烟稠密。小镇环境开扬,画面偶尔强调湖光山色。周遭有山有水,有时小孩子骑著单车走不远、钻进荒废的火车隧道,即到达别有洞天的隐世秘境。
单亲妈妈的日子过得还可以,日间于洗衣店打工,晚上回家照料儿子起居。电影的故事,由某夜市内一场大火开始讲起,起火建筑物的一层为少女酒吧。叙事共分3段,火灾场面是以出现过3次。火灾发生后不久的日子,凑的行为开始有点奇怪,妈妈怀疑他有没有在学校遇到欺凌。《怪物》这段从妈妈眼光看事情的局部,令观众一度以为它大概要批判学校体制了。事实上,凑念的小学难以理解。一个叫保利的老师(永山瑛太饰)涉嫌对学生施暴,而校方不知怎的竟置若罔闻。
妈妈至少三次到校找校长与教师理论。校长由田中裕子饰演,香港观众最熟悉她固然是《阿信的故事》。久违的裕子,年近古稀了,今次演校长极好看。眼神总在闪避、言行永远慢条斯理的;初初完全看不透,还有点假惺惺的感觉,慢慢才叫人明白点底蕴。妈妈在校长室与校长及教员的对峙,镜头贴得很近。学校敷衍式处理事件、机械式的卑躬屈膝(「礼仪」背里可以非常伪善),令妈妈有次终于按捺不住,大发雷霆地痛骂校长:「你入面的不是人心!」
新入职老师角度 反映学校伪善
《怪物》第二段就从保利老师看世界。好玩的是,之前从妈妈角度,保利老师言行怪异,绝不适合为人师表。当视点掉过来,他人品竟然不坏。他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刻下有个去到谈婚论嫁阶段的女友(高晱R希饰)。他性格单纯、爱吃糖果。那家小学,他刚到职不久。对比其他资深同事,保利老师显得较稚嫩,却因此没有太计算及伪善,多些热忱与真诚。当他看到校长与同事如何「彩排」家长会面,连校长的家庭合照如何摆放都机关算尽,脸上流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学校为何敷衍处理疑似欺凌事件?从保利老师看去也有因果。《怪物》要暗讽网络时代、投诉文化大行其道下,教育工作之难?对白有提及欺凌事件会影响学生升学。保利有同事说:「现在家长比学生更难凑。」安藤樱演的妈妈,坦白说不算「怪兽」(戏名其中一个由来?),然而学校的管理层为了自保,加上对单亲妈妈抱持成见,统一把她当难缠的父母对待。校长:「实情是怎样,根本不重要。」真相靠边站,只要公关处理得宜、给人良好形象就对了。
校长还牵涉另一宗悲剧,她曾因此请假离开岗位一段时间。她疼惜的小孙女离世了,更不幸在于,意外是他丈夫不小心驾驶导致的。学校同事讲八卦时流传,当天开车的应该是校长本人。即是说,她涉嫌顶包或妨碍司法公正。关于这个,实情同样不重要么?能维系校长及学校的形象就好?校长此角色满耐人寻味的,意想不到,末段有些教人另眼相看。她与涉嫌顶包、成了阶下囚的丈夫,也有段不错的对手戏。
《怪物》3个段落、3组角色的叙事,每看一段都获得新的资讯,填补、修正甚或颠覆之前的印象。说到底,它算是个关于「瞎子摸象」的现代寓言吧。有人把《怪物》与黑泽明的《罗生门》比拟,是也不是。《罗生门》的世界更悲观,结论莫衷一是,叙事者受个人眼界与利益左右,讲出事件南辕北辙的版本。《怪物》叙事的「盲点」,基本只在成年人身上;换上小孩看世界,真相明确,并没那样众说纷纭。
第二段从保利老师角度去看,麦野凑是个欺负弱小的孩子。他心肠不好,有女同学告发,校园里头一只死猫与凑有关。凑经常欺凌的对象,为同班的星川依里(柊木阳太饰)。当《怪物》最后40分钟,把视点交到凑及依里这对小书友身上时,我们就发现实情并非如保利想像。
欺凌是为了伪装?
必须说,柊木阳太这位小朋友的选角太出色了,标致可爱,演得极好。他演的星川依里,有种男孩在那个年纪时,特有的、介乎两性之间的美。同样念小五的凑,相对而言,他个子更高,也较粗豪。凑在与依里混熟以前,似乎常与班上另一些阳刚味的男孩为伍(一个姓蒲田的好像经常虾虾霸霸)。依里相反,他反而爱与女同学在一起。
整出《怪物》的重心,去到第3个段落终于浮现了。�d元裕二的剧本、是枝裕和的调度,原来最关心小男孩的长成。别说当今社会进步、两性平等什么的,我们潜意识根深柢固的男女角色定型(亚洲人社会尤甚?),恐怕仍相当八股。成年人有时一句半句骤听无伤大雅的话:「你的男子气概呢?」、「男仔之家学咩人锺意花花草草?」搞不好已是小男孩成长的紧箍咒了。
凑的妈妈说,凑为人善良,梦见亲人离开,醒来会大哭。《怪物》初段,我们并未见到他情感纤细的一面,反而觉得他个性倔强、有青春期常见的叛逆。全片下来,首段藉著母亲、2段保利老师的视点看世界,凑的一些行为,例如突然把鬈曲的头发剪短、在课室狂性大发乱丢东西,皆来得莫名奇妙。第3段我们始知,那都是有苦衷的。有时与男性的自尊有关,有时他竟然是为了保护好友。
麦野家父亲缺席,好像顺理成章的解读为:凑这个孩子成长欠缺了「父亲楷模」。但凑对亡父的感情却是复杂的,他尽管惦念,同时也深深记著当年父亲不忠的事(母亲的口雕浀茞H化)。他与亡父的性格不同?母说亡父爱马,雄纠纠的、奔放自由;凑则对温驯的长颈鹿更情有独锺。
「男子气概」的性别定型,远远不止长辈的潜移默化,男孩还得应付同侪的压力。《怪物》那个高小班级的描绘真实,小男孩就是喜欢欺凌弱小去划分出他者、巩固自己的自尊。做人很难啊,像凑年纪轻轻,就要体会什么叫「里外不是人」。他与星川依里投契,却由于怕同学嘲笑,表面只好继续逞强。两个小角色比较起来,凑迷失,很多时无法面对自我;依里从头到尾真诚坦白,即使在学校受尽委屈,他没有半点恼恨;继续一副很随和、阳光的姿态,永远笑脸迎人。
依里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好奇像凭他父亲(中村狮童饰)那副可怜的德性,怎会养育出如斯懂性、可爱的儿子?当然,依里父亲也是社会性别定型的牺性品。他有次见到孩子的老师保利,聊不到两句,就扯到「教书有多少收入」这种男人冲量个人价值的话题上了。这个经常酗酒的父亲,大概觉得依里没按照他心中「正常男人」的方向发育,骂他猪脑,扬言要把他纠正过来。
依里对父亲也有不满,只是大多收在心底而已。《怪物》看完有两大疑团:一是校长有没有涉事孙女的悲剧;二是依里随身有具打火机,那场火灾跟他有关么?凑某次问依里:「少女酒吧是你放火烧的?」(事发时依里父亲在那处?)依里回答的竟是:「饮酒对身体不好。」别看轻小孩子,他们也懂得回避问题呢。
走入荒废秘境 逃离世俗枷锁
凑与依里,怎样才可以跳出师长、同侪的眼光,世俗的性别定型期许?他们独处的时光最美,影片特意安排一条樱花盛放的小路,上学前或下课后,凑跟著依里的步伐缓缓向前,观察他调皮的一举一动。其次,全片最关键的场景,就是两个小孩百分百远离文明,投奔到荒废隧道与列车的秘境了。
再一次,电影中早慧的小孩不埋首手机、不在乎IG打卡的形象,手机充其量用来照明。小孩子发挥无限想像力说故事,侃侃而谈宇宙如何毁灭(很喜欢「屎返入屎忽」这句台词);他们把车卡点缀得美轮美奂、张灯结彩;他们吃面包、童星点心面等简餐,把纸张贴到额上玩猜图游戏。两口子日子过得自给自足,没有食物金字塔底层的Wi-Fi也没问题。
《怪物》最好看是那个片段?凑与依里无拘无束在草地上奔驰,绿草娇嫩、空气清新,他们兴奋狂叫。�d本龙一的钢琴键敲得特别轻快响亮。
「幸福是人人都可拥有的。」《怪物》真的关于BL?还是成长期情感的暧昧?无关痛痒了。七情六欲的纠葛,即使成年人又有多少能弄懂?凑与依里在那个无人干涉的国度,互相看顾爱慕,彼此的心走得那样近。「我一点都不可怜」,他们比起影片其馀的人物,都要来得清醒与幸福。
《怪物》看毕,到底谁是「怪物」?这个可再讨论,或许不少角色,都有点蜕变成「怪物」的特质。唯一肯定的,「怪物」二字绝对不是指电影海报/剧照上,那对一身泥泞回眸,以幽怨的目光,凝视著我们的孩子。
放映时间和地点
9月10日9:30pm
TIFF Bell Lightbox
9月11日3:00pm
Scotiabank Theatre Toro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