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疑陷经营困难,部分办公室停运,其中广州分部杳无人影(图)。董事长黄晓庆公开承认「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陈子凌摄)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截至2023年底公司估值约223亿元人民币,名列中国14家机械人独角兽榜首。图为达闼研发生产的机械人。(网上图片)
乘著AI及机械人热潮,全国各地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虽然跑出了像DeepSeek、宇树等的佼佼者,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并非每间企业都能一帆风顺。早前内地传媒报道,在北广深等地设有分部的上海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疑陷经营困难,出现欠薪、裁员、办公室人去楼空等情况,公司发声明称业务基本保持稳健,董事长黄晓庆则公开回应承认「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另本报记者前赴达闼机器人广州分公司,发现大楼已重门深锁,空无一人。
估值曾达223亿 行业独角兽榜首
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由通讯领域资深专家黄晓庆创立,总部位于上海,至今已完成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君证、东方富海、金地集团等投资机构,以及上海、广州、珠海等地方产业基金,且在2019年完成B轮融资后获评独角兽企业;另据内地泛TMT领域投融资数据库及信息服务机构IT桔子去年发表的《中国机器人行业独角兽名单》,截至2023年底,达闼机器人以约22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估值,名列中国14家机械人独角兽榜首。
卷20金钱纠纷案 涉逾3500万元
但综合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内媒上月底报道,达闼机器人在上海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以及北京和广州的分部办公室早前人去楼空;还有前员工爆料称,自2024年初开始,该公司便先后出现裁员、欠薪等问题,据内地企业查册网站天眼查显示,截至3月底,达闼机器人涉20多宗司法案件,涉及劳动、买卖、金融借款、服务等金钱纠纷,其中七成案件发生于今年,而被法庭判决须执行的总金额已达到3530.09万元。
本报记者早前到达闼机器人位于广州黄埔区知识城的广州分部,已见大门紧闭杳无人影,有保安人员称大楼已几个月没人出现。另据知识城招商中心职员表示,达闼机器人是将整幢办公楼买下,对该公司情况并不了解,「可能目前这边不需要人来上班吧」,但招商中心仍以达闼机器人为入驻企业例子,也摆放展示该公司的AI虚拟机械人服务平台。
达闼否认倒闭 董事长:积极融资
对于被指经营困难,达闼机器人本月初发声明表示,报道指的「停摆」、「倒闭」等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但去年因「全球科创融资环境趋紧及美元资本撤离压力」而进行包括人员和营运场地的战略调整,强调基本营运和团队依旧处于稳定状态。董事长黄晓庆则对媒体承认,公司业务确实遇到很大困难,科技行业整体融资压力愈来愈大,为此缩减人员,目前正在积极融资,拓展业务,并努力解决前员工的欠薪问题。他称,公司过去员工最多有800多人,现在正式员工150多人,连同顾问则有200多人。
黄晓庆又解释,出现资金紧张,很大程度是因为一些融资未及时到位和银行抽贷,一方面去年融资环境不太好,加上美国实体清单影响,很多美元基金无法对华投资。
他指出,公司从去年以来积极和机构商讨,也尝试各种各样的融资策略;他亦透露,虽然现金流紧张,但公司去年通过开拓市场也实现6亿元收入,今年首两个月待签约订单金额也有约2亿至3亿元,认为科技创新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有坎坷很正常。
明报记者 陈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