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整合 五大研发机构领航 创科署长:生命健康研发院「跨院校跨领域」(组图)
发布 : 2025-7-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创新科技署长李国彬(中)接受本报专访,谈及本港公营研发机构、创新及科技基金(ITF)等范围政策,并提到该署设两组由生物科技总监张文勇(左)及科学顾问徐星全(右)带领的专家团队,当署方收到资助计划申请后,会先由两组专家作初步检视,再由各计划的评审委员会审批。(李绍昌??o?J??

【明报专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长孙东今年4月提到要「重塑香港公营科研机构的整体布局」,除既有的应科院及生产力局,今届政府亦提出新设3个研发院,分别聚焦微电子、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形成「五大公营研发机构」布局(见图)。创新科技署长李国彬接受本报专访进一步阐述,针对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政府已收到数份建议书,本月底将约见相关院校校长洽商运作细节。至于2006年成立的五大研发中心会整合,其中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HKRITA)、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于2028年后会自负盈亏,以善用资源,符合公众期望。
明报记者 郑律铭
生命健康院收数份建议 展院校洽商
政府在去年6月获立?x??财委会拨款60亿元设资助计划,支持本地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促进跨院校、跨机构和跨学科合作,建议书今年4月截止提交。李国彬说,筹备生命健康研发院是未来一年重点工作,他与局长孙东将于本月底起邀约相关院校校长会面商讨,料两三个月内完成会面。李说,院校各自撰写建议书时未必知悉其他院校构??o?J??会探究院校之间的建议有否「整合」空间,而非简单从所得建议书中拣选一两份落实。
参考英美两研究所模式
就生命健康研发院未来定位,李国彬称期望参考英国「法兰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及美国「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运作模式,它们的成功包括将院校组合为网络、与联网医院合作等,均可借镜。李期望香港的研发院最终能在生命健康范畴内选取一些较大范围,举例人口老化引致不少健康问题需处理,可设相应板块或组别(cluster),聚集香港最顶尖的相关科研人才,具体构思仍待与院校商讨落实。
现时两个InnoHK平台已有聚焦医学科技,被问研发院模式将有何分别,李国彬说,InnoHK旗下项目更多属「实验室为本」的团队,集中特定项目,并有5年期限,而研发院则属institution(机构),会考虑善用院校既有设施,预期会??u勾x??多跨领域、跨院校协作,如果做得好会持续运作,「做大做强」。
两研发中心将变业界自负盈亏
除生命健康,今届政府新设研发院亦分别聚焦微电子和人工智能,将与应科院及生产力局并称「五大公营研发机构」,而2006年由政府成立的五大研发中心则会整合,其中汽车科技研发中心(APAS)今年4月已拼入生产力局,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将与应科院合并。
至于馀下HKRITA及LSCM,李国彬透露,政府会继续资助两个中心的营运开支至2027/28年度,同时亦已与董事局及管理层表明「希望过渡完这3年之后,它能够成为一个业界的组织,可以自负盈亏运作」。李说,政府从第一天亦没有说研发中心「永久地都是一个用公帑去资助的科研机构」,政府在新领域开设3个研发院时,对旧研发中心作整合符合公众期望,冀这两个研发中心未来走向一个由业界支援的非牟利科研机构。他说,HKRITA及LSCM营运至今近20年,业界对其熟悉,两中心亦已建立自己的IP profolio(知识产权组合);现时构思下,两中心未来仍可继续透过申请创新及科技基金(ITF)下的资助计划开展项目。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