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近日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告,本港政府「防治虫鼠督导委员会」要求各部门留意监测指数反映的蚊患情况。图为昨晚秀茂坪南村捕蚊器情况。翻查食环署数据,蓝田及秀茂坪在本月「第一阶段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达25%,属监察地区之中第二高。(邓宗弘摄)
【明报专讯】世界卫生组织周二(22日)就蚊传疾病「基孔肯雅热」发警告,呼吁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爆发。佛山本月起爆发(见另稿),本港2020年至今并无录得确诊,政府跨部门的「防治虫鼠督导委员会」昨日开会称,因应炎热多雨天气来临,加上出入境人流在暑假将变得频繁,蚊传疾病输入个案在本港出现传播的风险「明显增加」,各部门须严阵以待。香港感染及传染病医学会长林纬逊认为,本港控制蚊患措施尚算理想,料出现大规模爆发的风险不高,提醒市民外游做好防蚊措施。
港5年未见确诊 伊蚊指数按年跌
防治虫鼠督导委员会昨日开会后引述食环署数据指出,今年4至6月白纹伊蚊诱蚊器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上月为9.5%,较去年同期的14%为低,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达到20%即属警戒水平)。委员会认为各部门要留意监测指数反映的蚊患情况,加强防治措施。
委员会提到,邻近地区及部分海外国家的基孔肯雅热个案大增,港人频繁往来各地,若外地感染后在港被蚊叮咬,蚊子再叮咬他人,便可能引发本地传播。委员会又称虽然本港2020年至今无录得确诊,但业界和市民要提高警觉,加紧防蚊工作。
「充分掌握」粤疫情 口岸加强巡查
新闻稿续称,卫生防护中心根据粤港澳三地建立的传染病通报机制,「充分掌握」广东省近日基孔肯雅热的最新情况。卫生防护中心港口卫生科已加强巡查各口岸,确保环境卫生及有效落实防蚊措施,并会为抵港者做体温筛查,为发烧旅客做健康评估,需要时会转介到医院跟进。中心亦已去信全港医生和医院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讯,呼吁留意外游回港求诊者有否相关病徵,如发现病例应即时转介入院治理,按机制向卫生署呈报。
林纬逊向本报表示,内地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登革热,部分地方甚至变成风土病,但本港控制蚊患措施尚算理想,因此即使基孔肯雅热个案在全球录得升幅,估计在港大规模爆发的风险不高,不排除多数是输入个案。
林纬逊倡医生警觉 市民留意潜伏
暑假是港人外游高峰期,林纬逊提醒市民做好防蚊措施,包括到多蚊地区时,要穿著适当衣物及使用驱蚊剂等。他称医生亦要加强警觉,加强检测疑似外流入港的个案,并建议相关部门派发更多资讯提高医生警觉。
根据卫生防护中心资料,基孔肯雅热病徵包括发烧、严重关节痛、出现红疹等。至于如何分辨是否感染,林纬逊认为市民一般难以分辨,但若曾到过高风险地区,并在2至12天潜伏期出现发烧、出疹及多处有明显关节发炎等徵状,应尽快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