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员在卑诗省的海湾潜水观察海星。
【明报专讯】加拿大科学家终于解开一个谜团,确认一种名为「Vibrio pectinicida」的细菌,是导致海星罹患「海星消耗病」(Sea Star Wasting Disease)并最终化为一滩黏液的元凶。该怪病自2013年起在北美西岸爆发,造成大量海星死亡,尤其是向日葵海星(Sunflower Sea Star)几近灭绝。
研究人员透过多年实验,将患病海星的体液或组织注入健康海星体内,结果显示92%的个体在20天内染病死亡,成功确认病原体。研究团队成员普伦蒂斯(Melanie Prentice)表示,这项发现为海星复育及海洋生态重建带来希望。有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生态与演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发表。
向日葵海星曾广泛分布于北美西岸,从下加州至阿拉斯加皆可见其踪影。然而,自2013年起,海星消耗病迅速蔓延,导致北部海域超过87%向日葵海星死亡,南部地区则被视为功能性灭绝。病症极为骇人,海星的腕部会扭曲、脱落,甚至出现「腕部自行移动」的现象,最终溶解死亡,宛如恐怖电影场景。
奥勒冈海藻联盟科学协调员汉密尔顿(Sara Hamilton)虽未参与研究,但对团队的严谨态度表示赞赏,认为他们不仅确认病原,更层层验证,具高度科学价值。
维多利亚大学海洋保育教授贝茨(Amanda Bates)亦指,研究团队成功建立病原与疫情的因果关系,为后续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可在野外进行病原普查,并于人工繁殖计划中筛查海星健康,避免复育过程中重新引入疾病。汉密尔顿强调,这是复育工作中最需警惕的一环。
尽管距离大规模死亡事件已逾10年,向日葵海星在许多地区仍未恢复,其消失对海洋生态造成深远影响,海胆数量暴增,导致海藻林遭受严重破坏。汉密尔顿形容海胆如「海洋中的山羊」,无所不吃,将海底「铲平」。
普伦蒂斯指出,复育海星不仅有助恢复生物多样性、渔业与观光,更能强化海岸防御,抵御气候变迁引发的侵蚀与风暴。「海星是我们在气候危机中的盟友。」她强调,海星消耗病不只是关乎单一物种,更牵动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