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长城屹荒漠 发绿电固黄沙(组图)

发布 : 2025-8-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的库布齐沙漠,曾经寸草不生、荒无人烟。近年推行「光伏长城」工程,既能生产绿色能源,又能防风固沙,改善当地生态。(沈燕媚摄)



太阳能板可为下方的植物遮荫,同时,打入沙里的水泥桩,能遏制沙丘移动。(沈燕媚摄)





从高空俯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一排排整齐列阵的板块延绵沙地,为中国版图「雄鸡」背部披上了闪闪发光的盔甲,连美国太空总署(NASA)也曾发布卫星图像,称中国在打造「光伏长城」。本报记者近日身临「长城」脚下探访,得悉这片长达400公里的太阳能板阵,不仅要发电,还旨在治沙改变生态。

人类治理沙漠化是一大难题,「死亡之海」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这个中国第七大沙漠,过去风沙肆虐、寸草不生。如今,一排排两米高的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黄沙之上,板下赫然长满绿色植物。

「我们在沙漠中建设光伏项目,藉此实现沙漠的治理,将沙漠变为绿洲」。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能源局人员杨超(下图,沈燕媚摄)介绍,每个光伏板都要打水泥桩,地下3米、地上2米多。「一两个水泥桩起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但集中连片的面积大,密集的水泥桩打下去之后,它就能遏制原本移动的沙丘」。顺著杨超手势望去,不远处高低错落、光秃秃的沙丘,就是眼前「光伏海洋」以前的模样。

细看发现,在一片片的光伏板下方还长著植物。现场人员介绍,沙漠光伏板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给植被提供遮荫纳凉的环境。当局还搀拌红泥、沙石及生物肥料,改善贫瘠的表层土壤,便于植物生长,从而固沙。

而不同区域种植的植物类型有所不同。「在东边的区域,我们引进了几家养殖企业,牧草长成之后,再人工收割去饲喂奶牛。动物产出的粪便,则用来改良土壤,构成一个循环」。而在中间一些区域,则试验种植中药材,「看看这个环境适不适合这些植物生长」,杨超称,当下首要目的是生态治理,暂不考虑经济收益,「后期如果生态治理达到一定成果,就会考虑是否再种植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

杨超又称,为了保护水资源,工程不使用黄河水或深井水,而是使用达拉特旗南部矿区的疏乾水(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降低地下水位,抽排出的地下水)。这些疏乾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后,再透过地下管道引到园区。

这个「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目前累积实施生态修复5万亩,也是鄂尔多斯正建设的库布齐沙漠「光伏长城」工程中的项目之一。

「光伏长城」工程浩大,是在库布齐沙漠北边、黄河以南打造的「防沙治沙一体化」示范带,全长400公里、平均宽度5公里。工程自2018年开工建设,规划总装机规模将达100GW(一亿千瓦),目前进度1/10,预计2030年完工后,每年产电2100亿度,将为京津冀沪输送电力。项目也给当地农民带来实质收益。杨超提到,周边农民除了获得土地补偿,随著光伏板铺设完成,在光伏板运营维护、生态恢复方面,他们亦优先获得就业机会。

明报记者 沈燕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