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纳河畅泳消暑 法国巴黎周二有民众为应对热浪天气,选择到塞纳河畅泳。巴黎政府近年花逾百亿港元改善河道水质,塞纳河上个月开放3处泳区,时隔百年再度开放民众下水,迄今已有成千上万人在河中畅游。(路透社)
今夏欧洲异常早爆发热浪,法国多地气温屡见新高,巴黎最高达38℃,南部部分地区更超过40℃。法国社会一向抗拒冷气文化,因生活习惯、法规和生态意识影响,冷气普及度低。然而,随著极端高温愈来愈常见,社会对冷气机态度出现变化,是否大量推广冷气的争论,已成左右派政治角力新战场。
空调议题成法国文化战争新焦点。热浪席卷欧洲之际,空调政策逐渐成为政治立场分野。极右领袖马林勒庞声言,若其国民联盟(RN)上台,将推动全国「大型冷气计划」保障国民生活;保守派议员曾联署建议强制某些公共空间安装冷气。绿党领袖唐德利耶则主张藉城市绿化、提升建筑能效减缓热岛效应,批评大量推广冷气只是治标不治本。保守派报章《费加罗报》批评「让市民汗流浃背会影响学习、减少工时、加重医院负担」。左翼《解放报》则指空调为「必须克服的环境异常」,因其排热量大、耗能高。
热浪早袭 法南多地逾40℃
政府官员则尝试在两派之间取得平衡。环境部长帕尼耶-鲁纳谢认为,冷气对长者及弱势群体有其必要性,但不应全面普及,而应优先考虑替代降温方案。
今年热浪来得异常早,全欧洲进入高度戒备。巴黎艾菲尔铁塔顶层上月初因极端高温关闭,南部多地气温突破40℃,全国近2000所学校上月初被迫停课或提前放暑假。部分教师反映教室通风不良,学生出现不适,家长亦据市府通知于中午接回子女。
数十年前欧洲住宅普遍重视保暖,空调并不常见。如今,欧盟哥白尼气候计划指出,欧洲现时热浪持续时间远较40年前加长,昔日大多认为空调「极度美式」又「没必要」,如今已愈见「刚需」。
法国住宅安装冷气比例向来远低于邻国。生态转型署2020年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住户设有冷气(大部分为流动机种),固定式冷气安装率仅4%,明显逊于西班牙六成、意大利四成,美国及亚洲达九成。法国人抗拒冷气,不单因电费高昂,更多源于文化与制度。居民普遍认为冷气有损健康、易致喉咙痛且不利环保,有人甚至认为「撑几天就过」。
此外,建筑法规对安装冷气设限,尤其巴黎历史建筑林立,连更换窗户都受管制,难以加装空调。政府鼓励以室内隔热、种树、绿化屋顶等提升舒适度,例如利用磁砖地板和街道大树,令室温比户外低数度。
法国民众的生态和气候意识亦根深柢固,市民多认同冷气能缓解酷热,但冷气排出热气只会加剧城市升温,产生恶性循环。专家警告,大规模普及冷气令户外温度或上升2℃,不利气候目标。
不过,面对热浪提早来袭且日益频繁,更多法国人坦言观念正在变化。家品店的流动冷气机销量暴增,显示需求上升。研究人员鲁阿斯强调,社会应思考设计伤害最小的系统,在维护健康与气候之间取平衡。(法新社/纽约时报/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