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对二战缺认知 电影书刊描绘日成受害者
发布 : 2025-8-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随著二战幸存者因年长而逐渐不在人世,外界关注战争的教训如何传承。今年6月一项民调显示,不足三成日本青少年曾听祖辈述说二战亲身经历;逾七成受访者近乎从不跟他人讨论二战;大部分人最有印象的有关二战电影和书刊都聚焦把日本描绘成受害者。有日本老兵眼见年轻一代对二战缺乏认知,因而积极传承历史,告诫后辈「永不要为天皇而死」。
不足三成青少年曾听祖辈述说二战
专注社会创新的非牟利组织「日本财团」6月中就「太平洋战争」(日本战时称「大东亚战争」)访问全国1000名17岁至19岁的青少年,95%受访者称曾学习关于该场战争的内容;约三成人称曾直接听过亲历战争者述说历史,大部分来自学校邀请的嘉宾、或战争资料及纪念馆的人,从祖父母或曾祖父母口中认识「太平洋战争」者不足30%。
老兵告诫「永不为天皇而死」
对以二战为题材的书籍和电影等印象最深刻作品为描述战争孤儿两兄妹经历小说《萤火虫之墓》,有逾40%受访年轻人提及。《萤火虫之墓》是作家野�d昭如1967年出版半自传小说,1988年被动画公司吉卜力改编成电影动画(港译《再见萤火虫》),最近于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
《纽约时报》上月访问了6名日本老兵,其中105岁的佐藤哲夫因家中有11个兄弟姐妹,从小经常吃不饱饭,1940年参军并被派往进攻英属印度境内的因帕尔。佐藤忆述,日军将领未有给前线士兵配备足够的武器和补给,并下令不准撤退。他上司违令而得以活下来,但在撤回缅甸途中仍有许多同袍饿死和病死。佐藤形容「(日军高层)像对待废纸般浪费我们生命」,告诫后人「绝不要为天皇或国家而死」。
铃木忠信(译音)因渴望报效国家,14岁加入日本海军,但因军官经常殴打新兵而感后悔。铃木于战争结束时被俘,6个月后回家。现年96岁的铃木退休后开始到东京家附近的小学演讲,告诫孩子战争中没有浪漫可言,「我告诉年轻一代,『很久以前,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不要去打仗,和父母家人待在家里。」
经历过战争的长者向青少年传承二战记忆和教训亦有赖两者之间世代的协力。长野县御代田初中多名年轻教师早前联同医护人员寻访移居当地的13名原爆幸存者,制成小册子教材派发给全县初中和高中生。
(nippon.com/纽约时报/富士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