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高铁22日起推出宁静车厢,劝导不听者最严重可拒载。(中央社)

大陆高铁已实行「静音车厢」近5年,在购票时需自行选择。(网上图片)
台湾高铁今天(9月22日)起正式实施「宁静车厢」制度,电子设备提示须设静音,看影片或听音乐、打游戏要全程佩戴耳机,通话要到车厢玄关处(车厢与车厢之间),车内交谈亦要轻声细语。乘客若违规不听劝告,可被拒载。有关规定连日引起讨论,许多市民表示赞同,有立委呼吁台铁也跟进,亦有新手家长担忧携儿童搭车压力大。大陆高铁已实行「静音车厢」近5年,本报记者近日专程前往体验。
陆高铁指定车厢「静音」
在中国铁路12306购票App上买票的时候,设有「静音车厢」的列车会在列车序号右上角标有「静」的黄色标志,在选择座位时可以选择「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车厢席位」,若该车厢有馀票,就可以买到「静音车厢」的车票,价格与其他同等车厢一样。
大陆高铁去年拓展至92列动车组列车提供「静音车厢」服务,包括4列内地与香港间开行的跨境高铁列车。与台湾高铁全部车厢「宁静」不同,大陆高铁设置指定车厢「静音」。
多处现「静」 无隔音设备
乘客年轻 广播声量低
进入「静音车厢」内,发现和其他普通车厢并无区别。目前静音车厢一般设置在二等座,除了车厢内各处张贴或悬挂「静」的标志,车内装潢与普通二等座车厢一致,没有隔音设备。记者发现,「静音车厢」的乘客普遍较年轻,大家也很安静,很多人在睡觉或用电脑工作,也有人戴耳机看短片,广播声量也比正常车厢低一半以上。
不过也有人表示,搭「静音车厢」就像开盲盒,试过有人开扩音看影片,也有情侣吵架。但列车服务员会经常巡视,提醒乘客降低声量。特别的是,负责推销商品的服务员,准备了耳机、止鼾器等「静音」商品给乘客选购。
根据「中国铁路」的规定,在「静音车厢」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戴耳机或关闭扩音功能,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震动状态,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要离开「静音车厢」,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携带幼童出行这一点,一直是引致车厢乘客对立的热门问题。这次台湾高铁的新政策,亦掀起台湾公共运输的「育儿友善缺口」讨论。
台忧助长不友善儿童文化
虽然台湾高铁强调,新政策对婴幼儿或病患等情况采弹性处理,将主动安抚或提供协助,不会拒载。但在近期讨论声中,许多年轻父母表示「压力山大」,担心「宁静车厢」实施后,乘客对声音会更敏感,孩子到时候哭闹会更容易迎来异样眼光和质疑。
关注儿童安全领域的台北靖娟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许雅荏强调,台湾正面临少子化危机,没有育儿经验的人增加,社会对孩子耐受度下降,容易助长「不友善儿童文化」风气,加剧大众降低生育愿望,形成恶性循环,政府、公营企业应带头考量儿童需求。台湾立委林月琴认为,高铁在推动政策前,应规划多元的车厢分区。借镜日本新干线的经验,明确规划「亲子车厢」或「家庭友善空间」,再推动「宁静车厢」,让乘客有多元选择。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