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山:藏书到借书(组图)

发布 : 2025-10-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为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网上图片)



灯塔图书馆(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我们到图书馆除了借阅图书,还可观赏历史典藏、透过智慧科技在书海中找寻书籍,甚至选择具设计特色的图书馆,配合心情与意境投入阅读世界。

藏书三万卷

现在公众可到公共图书馆借阅书籍,不过在清以前,由官方设立「藏书楼」,藏书只供皇室成员、朝廷官员阅览。至于拥有私人藏书楼的,多为拥有大量藏书的官员或学者,例如唐代名相李泌就以藏书三万卷闻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提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邺侯即李泌,他书藏三万卷,并安装插架放书籍,故「邺架」又指藏书处。李泌的儿子李繁为纪念父亲,于湖南省兴建南岳书院,后改名为邺侯书院。

国家图书馆

建馆逾百年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1909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图书馆。现为全球中文文献收藏最多的图书馆,也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截至2024年底,馆藏文献4524.99万册件,数字资源存储总量2819.36TB。

国家图书馆存有不少古籍,最早的馆藏有逾3000年前的殷墟甲骨;继承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镇馆之宝有《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大专藏善本。「善本」指经过严格校正、值得流传的珍贵版本,因此需要小心保存,专放古籍善本的书库保持温度20℃、湿度50%。

「魔法藏书阁」

深圳图书馆北馆的地下3层,有楼高18米的智能立体书库,可容纳超过400万册实体书,是中国最大的地下立体书库。当有人要寻找某本书,只要下借阅指示,机械臂会在钢制书架上取出相关书籍,运送至工作站,再经工作人员登记后,通过垂直轨道自动送往指定楼层。如大众想了解智能书库的运作,可预约参加该图书馆的「书海探底」活动。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盐田图书馆

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的深圳盐田「图书馆区」,建筑面积14,854平方米,阅览座位1731个,馆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区内每隔1.5公里便有一座智慧图书馆,共10座的智慧图书馆以「一书房一主题一特色」设计,分别呈现运动、旅游、法律等主题,例如以小木屋设计的「遇见图书馆」、以灯塔外形设计的「灯塔图书馆」等,可让市民在各具特色的环境下阅读,包括面向海景。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中华小学堂 第0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