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粒子物理基石 杨振宁逝世 首华人诺奖得主 享寿103岁(组图)
发布 : 2025-10-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杨振宁于1997年获中文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惟因他1997年底在美国做心脏手术,故典礼改在1998年5月举行。(中大图片)

图为1957年诺贝尔奖颁奖现场。杨振宁(前排左一)与李政道(前排左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凭此理论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资料图片)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逝世,有学生昨到中大杨振宁像前献花鞠躬。(冯凯键??o?J??

2012年9月,中大为杨振宁举办90岁祝寿晚宴,妻子翁帆(左)相伴在旁。(资料图片)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为杨振宁设立缅怀室,昨晚起开放吊唁,为期7天。昨已有师生、群众自发前往吊唁。(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中国物理学家、首两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杨振宁,昨日在北京病??o?J??享年103岁。杨在物理领域成就斐然,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震撼世界;此前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成为现代粒子物理学基石。他一生心系家国,晚年回归清华大学任教,放弃美国国籍,毕生智慧奉献故土,一生始于清华,归于清华。
清华: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
新华社:功在世界心怀家国
清华大学官网昨转为黑白色调,并发文深切哀悼杨振宁逝世,称杨是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新华社昨亦发表长文,称杨振宁的百岁人生见证中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到奋力拼搏发展强盛的不屈历程,也书写了功在世界、心怀家国的隽永篇章。
外甥:闻住院数月 曾断联络
杨振宁近年甚少公开露面,参与学术活动亦多采用视像。其外甥、香港画家沈平昨向本报称,据他所知,杨此前曾住院数月,基本上是其妻翁帆负责照顾。去年沈平的母亲无法用手机联络杨,只好透过清华大学寄信,当时还收过回信,「虽然没有电话频繁联系,总感觉(杨)身体差」。
杨振宁在物理领域的成就闻名于世,最广为人知的,是1957年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双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1954年,杨与另一物理学家Robert Mills合作发表「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成为现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要基石。
赴美留学师从「氢弹之父」
获奥本海默赏识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自幼显露数学天赋,1929年随父杨武之迁入清华,度过8年少年时光;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到了昆明,于西南联合大学完成大学学业,1942年转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杨于1945年作为「庚款兴学」留美考试物理专业唯一录取者赴美,师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Edward Teller)。1949年,杨毛遂自荐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并受到科学家奥本海默的赏识,成为终身聘员。
虽然身居海外数十载,杨振宁始终心系中国。1957年,他在获颁诺贝尔奖的致辞中说:「我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共同产物,一方面为我的血统和背景自豪,另方面将我的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1970年代??o?J??中美关系刚现「解冻」?象,他即回国访问,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
「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
杨积极??u动中美物理学界交流,1980年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近百名中国学者赴美深造。80年代中期,他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6年,他参与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1999年全职回归清华大学任教,在80多岁高龄下坚持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回归中国国籍。2021年,他将超过2000件图书、文章手稿和艺术品捐赠清华大学。
杨振宁有过两段婚姻,首任妻子杜致礼2003年离世;翌年,当时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结婚,一直相伴。
清华生叹「时代传奇落幕」
杨振宁曾将自己的一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世界的广阔舞台,最终又归根于清华园。该校昨设吊唁处,供公众缅怀这名科学巨匠。有清华学子说,虽未亲聆其课,但深感「一个时代的传奇落幕了」。在杨合肥市三河镇的旧居,有市民自发前往献花,寄托哀思。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