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天府缺水 川启世纪工程(组图)

发布 : 2025-11-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四川「引大济岷」工程完工后,大渡河将实现与岷江「握手」形成双水源,以解决成都平原缺水问题。图为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的工程取水口大致方位。(新华社)





【明报专讯】随著成都城市群的人口经济快速集聚,长江支流水量最丰沛的岷江也不敷应用。四川「引大济岷」工程昨(7日)正式启动建设,将调引大渡河水入成都平原,与岷江形成双水源,给有著20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灌区「解渴」。

「引大济岷」工程总工期为8年,估算总投资超575亿元人民币。工程取水点位于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坝址上游3.5公里处,分总干线及南北两干线,穿越西部群山,以自然落差的形式通过绵延260馀公里的隧洞、大型管道等设施,将大渡河水引至都江堰水利枢纽所在的成都平原,两个交水点分别距都江堰水利枢纽直线距离100馀公里和40馀公里处。

「引大济岷」工程相关设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大渡河是岷江最大支流,水量滂湃,但由于工程难度大和生态影响考虑,历经数十年的勘察、论证,终于获得国家审批通过。「引大济岷」工程设计总负责人李智渊说,工程需穿越7条区域性断裂带及多个大型断层,总干线二郎山隧洞上方有2040米山体,为四川水利工程最大埋深;南干线管道直径最大3.6米,是国内引调水项目已知输水压力最大的管道。

千百年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把岷江水引入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随著中国西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都平原缺水问题愈发突出。新华社援引相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成都平原经济区人口将超过4600万,到2035年成都平原经济区供水缺口问题将更加严峻。而人口只占四川两成的川西地区,水资源却占8成。

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雅安和资阳8市,是全省发展条件最好、人口分布最密集、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

按照设计,「引大济岷」工程2040年将向都江堰灌区引水13.89亿立方米(约香港一年淡水及海水总耗水量),2050年引水量达15.23亿立方米;供水区域涉及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市的43个县级行政区(总共68个),可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灌面591万亩,供水人口达3413万,使成都平原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从90%提升至97%,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