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后独立屋居民料减半 大温逾半人口将聚居柏文(图)
发布 : 2025-11-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报告指柏文大楼将成为大温居民主要居住模式。
【明报专讯】大温地区居住模式未来数十年将迎来重大转变,最新报告预测至2051年区内超过一半居民将居于公寓或柏文等多户住宅大楼,独立屋居民人口比例较目前下降近一半。
大温都会局报告预测,至2051年大温约55%居民将住在公寓或柏文等不同类型的多户住宅大楼内,只有14%人仍住在独立屋,相比之下去年区内约26%人居于独立屋,46%人居于柏文,意味著居住在独立屋的人口比例将下降近一半,标志著居住模式重大转变。
报告亦预测大温人口将在明年增长0.9%,至2030年再增长2.6%,而2024年至2051年间住宅平均增长率为1.4%,略低于去年预测的1.5%。
都会局规划及房屋发展副总经理科特(Jonathan Cote)表示,报告结果与过往一致,但理解外界对基建压力的忧虑,「这种增长对大温来说并非新鲜事,地方、区域以至省级政府都意识到,随著区内发展及人口增长,现有基础设施将面临愈来愈大压力,需要升级或重建以作应对。」
科特补充指,都会局预计于明年春季发表一份有关「基建缺口」的报告,以协助规划未来投资方向。
卑诗大学(UBC)教授戴维多夫(Tom Davidoff)指出,住宅集中化可降低修建道路与排污系统的成本,亦对改善环境及交通挤塞有正面作用,但部分城市如素里急需省府在教育与医疗方面加强支援。
戴维多夫引述报告指,至2051年大温新增住宅中每四间就有一间在素里,「素里在吸收人口增长方面表现很好,但在学校、基建甚至警力方面的支援远远不足。」
西门菲莎大学(SFU)城市项目研究主任甄瑞谦指出,大温居住模式从独立屋转向高密度住宅并非新趋势,早于1960至1980年代推出的「Vancouver Special」已是城市尝试提高住宅密度的方式。
甄瑞谦续指,市府未来挑战在于如何与省府协调规划,在尽可能保留现有社区的同时,将新住宅项目与所需公共服务有效连结,「房屋是个系统性问题,不只是住宅单位,而是涉及其他相关系统,人口增长每年可能有所不同,无法预测特定年份的情况,规划应著眼于长远趋势而非短期变化。」
城市发展研究所(Urban Development Institute)主席兼发展商Townline行政总裁伊利奇(Rick Ilich)表示,维护公共服务的成本并非唯一问题,各级政府的新政策如减少建筑物碳排放、改善宜居性及提高抗震标准正显著推高建筑成本,「以温哥华大力推广的零碳排建筑为例,每个新建高层住宅单位的成本可能因此增加5万至6万元。」
伊利奇续指,业界一直建议政府允许兴建更简朴的住宅,这意味著必须放弃有关宜居性、交通控制、能源模型、碳排放及无障碍设施标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他亦指在许多情况下,政府用来预测房屋增长的数字存在缺陷,因为没有准确地衡量每位居民。
至于独立屋时代是否迎来终结,伊利奇认为这种情况可能在大温大部分地区发生,但在菲沙河谷等地区则不会,「人们会根据生活方式与负担能力作选择,愈来愈多人往东或东北方向搬迁,温哥华优先考虑的是高密度发展,即使这并非所有人理想的居住形式,但地理位置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