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池湾村百年青砖屋澜x?? 组织促评级 学者:市区仅存应保留 发展局:初步研究指价值较低(组图)
发布 : 2023-3-2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揭发主教山配水库拆卸的「香港探古」创办人黄洪铨发现,牛池湾村75号村屋保存良好,入口以青砖墙配以麻石基座及木趟栊门框,他认为新界同类古宅获得评级,市区的更应保存。(朱安妮??o?J??

刘氏大宅铁皮屋顶下仍可见瓦片置于木桁梁及木椽上,边缘镶有精致的花卉及雀鸟木漆装饰,颇为讲究,显示该建筑非一般村屋。(朱安妮??o?J??

根据现时牛池湾村发展计划,发展范围内的万佛堂(图)被列为三级历史建筑,将会原址保留。万佛堂是牛池湾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之一,建于约1910年代初。(朱安妮??o?J??

竹园乡其中一条巷为广隆安染布厂旧址,现时还保留一块由花岗石砌成的「碾布石」(图左方)。村内建筑仍可见墙身以青砖建造。(朱安妮??o?J??

竹园乡有数间旧村屋以金字屋顶建造,后来再在屋顶上加建铁皮,但仍保留屋顶瓦片,惟村屋日久失修,前方可见屋外倒塌的围墙。(朱安妮??o?J??
【明报专讯】政府预计今年下半年分阶段展开3个市区寮屋区的重建工程,有民间团体调查发现,其中牛池湾村及竹园联合村有多幢百年古屋,当中牛池湾村一间刘氏大宅最新评估于1904年或以前已存在,见证香港开埠初期九龙十三乡的历史。团体指该古屋的青砖瓦顶及石门框保存良好,可透过复修回复原貌,惟该建筑至今没任佾x??史建筑评级,忧虑最终与村内其他建筑被当成寮屋一并拆卸,促当局为村内建筑作文物评估,并保留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有学者更相信,该宅为香港市区仅存的村屋,认为应保留。发展局回应称,古迹办经初步研究认为该建筑物文物价值较低。
明报记者 马耀森
政府向立?x??提交文件显示,牛池湾村拟兴建3幢公营房屋,可提供2700伙,容纳7290人,最快2031年分阶段入伙。文件指牛池湾村内的三级历史建筑万佛堂会原址保留。
本身是建筑师、早前揭发主教山配水库拆卸的「香港探古」创办人黄洪铨表示,随?市区发展,九龙十三乡的村落不断被清拆,原居民村已所剩无几,至于有200多年历史的牛池湾村,是一条杂姓的客家人村落,战后因大量内地移民涌入香港,牛池湾村周围兴建了不少寮屋,到了1960年代起陆续被收地重建,先后发屾x??彩虹?、坪石?及私人屋苑;政府于1970年代再收回牛池湾村靠近龙翔道的土地,用作兴建彩虹地铁站,自此剩下牛池湾村北面的村落,一直保留至今。
黄洪铨表示,政府2020年提出重建牛池湾村后,他曾实地巡视该村,并检视不同年份的地图及地契,发现部分村屋于百多年前已存在,认为值得进一步评估及核实其历史价值。
外观近似清朝民居 屋顶瓦片镶花鸟 「香港探古」黄洪铨:新界同类青砖屋获评级
他说,文献显示上世纪20年代,一名刘姓村民中了数万元「马票」,在村内兴建了一间青砖屋,成为一时佳话;他翻查资料后相信该青砖屋就是现存牛池湾村75号的「刘氏大宅」;他指1904年的政府测绘图显示同一位置已有两幢并非平排的建筑物,左边开间的建筑稍为后退,与右边的建筑形成「一凹一凸」布局,与现存的刘氏大宅位置与布局均?合。
他指现存刘氏大宅的外观与清朝民居相近,左边建筑的入口以青砖墙配以麻石基座及木趟栊门框,金字屋顶的红瓦片置于木桁梁及木椽上,边缘镶有精致的花卉及雀鸟木漆装饰,工艺讲究,显示非一般村屋;他指虽然未能入内视察,但大宅外观大致保持原貌,不难修复,加上现存牛池湾村甚至市区乡村的青砖屋可谓绝无仅有,认为同类青砖屋在新界获评级,在市区更应获评级及原址保留。
竹园乡染布厂旧址留有「碾布石」
至于黄大仙的竹园联合村,亦即竹园乡,黄洪铨实地考察发现至少有四五间旧屋,其中一条巷昔日为「广隆安」染布厂旧址,现时留有一块由花岗石砌成的「碾布石」,巷内两间相连建筑可见青砖外墙,墙上有一对动物灰塑(即浮雕),铁皮屋顶下仍可见金字瓦顶。黄洪铨指出,竹园乡与东九龙其他乡村早于英国1898年租借新界及新九龙之前已存在,不过该村未有任何一间历史建筑获评级,甚为可惜。
列三级历史 仅牛池湾万佛堂原址保留 发展局:两村没其他获评级项目
发展局回应称,政府现正按相关的技术通告就牛池湾村发展计划评估文物影响,制订适当的文物保护措施,根据现时牛池湾村发展计划,发展范围内有一座三级历史建筑,即万佛堂,将会原址保留;发言人表示,除了万佛堂,牛池湾村和竹园联合村发展项目内没有其他获评级或有待古谘会作出评级的项目。至于牛池湾村75号的建筑物为8800幢历史建筑普查名单中已记录的项目,古迹办已初步研究该建筑物,认为其文物价值较低,故并非尚待评级的项目。
学者:可活化如澳门卢家大屋
港大建筑学院前副教授李浩然认为,牛池湾村75号大宅并非普通村屋,是港澳一带「豪华级」村屋,反映屋主当年的社会及经济地位。他又指该大宅为香港市区内仅存的村屋,若可以适当保育活化,并与未来发展融合,可成为有如澳门卢家大屋的历史建筑,以及闹市中的文物绿洲,因此他认为应该保留。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