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乱局 企业架构早埋伏线(组图)

发布 : 2023-12-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为OpenAI行政总裁Sam Altman(左)及微软行政总裁纳德拉上月初出席开发者日。因应OpenAI上月中突然解雇行政总裁,外媒指微软有意派员加入董事局,或设一席没投票权的观察员。(法新社)





1年前OpenAI推出ChatGPT轰动全球,1年后出现逼宫闹剧,再次震撼外界。综合外媒报道,其行政总裁Sam Altman主张将人工智能(AI)商业化,与逐他出局的董事现分歧,令外界注目为何对世界举足轻重的机构,管治会如此不稳定。另一疑问是,OpenAI初衷是公众利益要凌驾扩大利润,现在应贯彻始终,抑或是时候考虑将AI变成商品?Sam Altman曾被美媒形容为「这时代的奥本海默」,有份创办OpenAI的科网巨人马斯克亦表示忧虑AI将危害社会,这些疑问随时对人类未来影响甚深,现在Sam Altman戏剧性地回朝,但留下很多问题待解答。

要掌握这宗事件全局,首先要从OpenAI架构著手(见图)。OpenAI是非牟利「公共慈善机构」,由董事局控制;而这家「公共慈善机构」持有牟利的OpenAI Global(下称子公司),微软据报持有这家牟利公司49%股份。

逼宫前OpenAI董事局合共6人,成员有主席Greg Brockman、行政总裁Sam Altman、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另有3名独立董事Helen Toner、Tasha McCauley、Adam D'Angelo。外媒指后4名董事合力将Sam Altman逼走,后来Greg Brockman亦黯然辞职。

以Greg Brockman的说法,他虽身为主席,但裁掉行政总裁实未经他同意。据OpenAI于2016年章程,董事局成员有权选出或罢免其他董事,并决定董事局规模,且只要大多数董事会成员提供书面同意,毋须事先通知,即可采取任何行动,所以在上月17日便出现了在没事先通知之下,Sam Altman被辞退的局面。

至上月22日却峰回路转,据彭博引述消息称,OpenAI当时找来的临时行政总裁Emmett Shear与Sam Altman及Adam D'Angelo讨论后,Sam Altman便回巢OpenAI,重任CEO。本来4名董事「造反」,后来Ilya Sutskever与Adam D'Angelo都有转呔之嫌,最终Helen Toner、Tasha McCauley反被逐出董事局,意味整间机构的董事局立场,可因少数人立场摇摆便180度大转变。

董事局传扩至9人 重新制订企业管治

综合消息,Khosla Ventures、红杉资本等OpenAI机构股东对Sam Altman被炒事件始料不及,微软(更当众表明不满。微软行政总裁纳德拉(Satya Nadella)上月21日接受彭博访问时表示,仍未获悉对方犯什么错而被逼宫,明言管治架构需要改变,确保双方可以合作顺利。

「The Information」引述消息称,微软有意安插一人在OpenAI董事局,或设一席没有投票权的董事局观察员。「Verge」指出,OpenAI董事局会扩充至9人,并会重新制订OpenAI的管治。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评论,OpenAI半独立可能比与微软合并对世界更好,权力不会太集中,又称OpenAI新董事局的组成,关乎人类文明存亡,成员必须熟悉AI,且敢向Sam Altman提出异见。

目前OpenAI公布董事局有3名新成员,由曾任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商Salesforce行政总裁的Bret Taylor出任主席,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入局,Adam D'Angelo留任,其馀3名曾参与逼宫的董事被踢出局。

今次逼宫被指是Sam Altman一步一步将OpenAI由非牟利机构转型为牟利企业,致部分董事不安,路透社另引述消息称,OpenAI有研究员发函警告「Q*」项目演算法有突破,恐威胁人类,加上Sam Altman行商业路线,成逼宫导火线。

由此突显OpenAI另一问题,就是非牟利与牟利的实体混合,由「重视人类福祉」的非牟利慈善机构管理牟利子公司,子公司股东的投资回报上限亦设为100倍。外界质疑,随著Sam Altman改行商业路线,这种架构会否衍生冲突,注入真金白银的股东又会否接受设回报上限。此外,股东和员工持有OpenAI旗下牟利公司的股份或期权,但话事权却在非牟利实体的董事局手中,日后会否不断出现争拗?

《金融时报》透露,部分OpenAI投资者忧虑投资「冻过水」,开始研究法律行动,但该报质疑,OpenAI章程表明其职责是保护广大人类,不是保护投资者,到底投资者能否成功控告董事局?据联邦税务文件,OpenAI早在关键文件的封面警告投资者,宜抱著捐款的心态去看待放在OpenAI的投资。董事Adam D'Angelo曾为这种架构护航,于10月接受《Wired》访问时表示,牟利实体对非牟利实体有好处,两者并非矛盾,财务方面若运作起来,会形成机构的良性动力。

自ChatGPT面世后,欧美政府今年已纷纷关注发展。上周路透社指出,德国、法国、意大利3国已就监管AI达成协议,厘定AI法案旨在监管如何应用AI,不是监管AI技术本身,并赞成欧盟境内AI公司应遵守具约束力的自愿承诺规范。

美国方面,9月多名科网领袖在华府国会山庄出席闭门会议,讨论AI发展,不少人认为AI应受监管,与会的马斯克亦指应为AI界设裁判。本月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跟美国总统拜登会面期间,AI安全问题亦纳入议程,两国同意AI倘用于军事或核武,均成重大风险,拟设对话机制。彭博专栏作家Dave Lee总结,指这场纷争会驱使其他科网巨擘审视其AI伙伴,从乐观处看,OpenAI的问责制在发生真正危机前就被揭露,大家应庆幸问题现在就发生在OpenAI身上,不是在我们身上。

明报记者 郑智文

综合报道:《Wired》、彭博、《时代周刊》、《金融时报》、《Vanity Fair》、Semafor、CNBC、Th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