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盼修复更多村屋 村落布局见历史变迁

发布 : 2024-2-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港大建筑系教授王维仁表示,研究团队除了修复启才学校的课室,长远亦希望修复谷埔更多村屋,研究过程对村内建筑的布局、特色、建造时间,以及发展脉络有更深入了解。他说谷埔由7个聚落组成,包括方形围村、线性聚落、散村共3类,见证了数百年来当地人口增长与村落发展的变化。

7聚落组成 早期方形围村反映治安差

谷埔村由老围、新围、二肚、三肚、四肚、五肚、田心共7个聚落组成,早在17世纪明末清??o?J??沙头角的客家人迁入谷埔定居,当中老围是客家移民在谷埔建立的第一个聚落,包括杨、 宋、李、佾x??等家族,之后有宋氏迁出老围建立新围、杨氏建立的四肚和五肚,以及郑氏建立的二肚、吴氏的三肚,以及后期由不同姓氏建立的散村田心。就类型而言,最早落成的老围为背山面海的方形围村;新围、二肚、三肚为面对溪谷或平坦地、背靠山坡成排而建的线性聚落;田心、四肚、五肚则为散村。

后期多为散村 反映人口增耕地扩

王说,谷埔围村的分布反映村落发展和社会变迁。老围作为谷埔历史最悠久聚落,其密集且内向的布局是早期外来移民对于安全与自然环境的应对,也反映了明清时期沙头角沿海治安不稳。至于新围等线性与后期田心等散村的分布形式,则反映人口增加与耕地扩展的需求,由于建村时期较晚,也反映了当时谷埔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