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次大选成为联邦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对垒」,有候选人呼吁,选民应策略性投票。
【明报专讯】今次大选成为联邦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对垒」,有候选人呼吁,选民应策略性投票。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科伦(Christopher Cochrane)解释,所谓策略性投票,是指选民「即使偏好新民主党,但我投票给自由党以阻止保守党获胜。」
如自由党支持者觉得,选区内的自由党候选人没有胜算,他们便会投票给新民主党候选人,以阻止保守党在某一选区胜出。同样,保守党支持者也可能投票给新民主党候选人,以阻止自由党拿下该议席。
要使策略性投票有效,需要有某种关于该选区选民偏好的数据。根据选举历史,可能更容易预测某些选区的选民偏好,但选区的民调数据却很难获得。即使有,也往往不太可靠。
科伦说:「在我们的选举制度中,策略性投票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人们在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进行策略性投票时,往往得到的是全国性的民调,而非最重要的当地民调资料。这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即当地的新民主党候选人完全有可能击败保守党候选人,但选民却转向自由党,因为他们比保守党更有可能组成政府。」
「那么你可能在该选区产生与策略性投票的目标完全相反的效果。」
当然策略性投票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选民在「最坏的情况下」不让某位党领和某个政党掌权。
然而,这种策略性投票也可能造成长期后果。如果新民主党的支持者放弃该党而投票给自由党,由此可能令新民主党失去国会中的正式党派地位,并使其严重缺乏资金。
满地可大学政治学荣誉教授布莱斯(Andre Blais)一直研究策略性投票。他说,研究表明,在加拿大选举中,约有5%的人投策略性票。而更有可能进行策略性投票的人,是那些偏好较弱的选民。
布莱斯说,在大多数选举中,可能只有少数选区的策略性投票能改变结果。他说:「我怀疑只有极少数情况下,策略性投票能改变选举结果。在大多数选区,策略性投票不太可能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