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营运总监:T+1大势所趋(组图)

发布 : 2025-7-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港交所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左)表示,港股市场大部分参与者为国际机构投资者,若不跟进国际标准转行T+1结算,恐令相关投资者成本相应增加。旁为集团首席资讯总监梁松光。(邓宗弘摄)


港交所(0388)昨日发表讨论文件,探讨如何实施由交易日后两个营业日(T+2)缩短至T+1,指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除美国及印度已实行T+1,其他国家如英国、瑞士及澳洲已拟定实施日或开始讨论(见表1)。港交所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实行T+1结算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大趋势,在维持本港于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的大前提下,香港亦不能不与世界标准接轨,认为应为加快部署。

刘碧茵表示,预料于未来两年有88%全球交易成交额,来自T+1(或T+0)结算交易,希望透过讨论文件收集市场意见,再去讨论以什么模式推行T+1结算,并指出实行T+1亦有不同模式。讨论文件要求在9月1日前递交回应,虽未有提出缩短结算至T+1的时间表及路线图,但有提及预计「需要花数年时间」。

讨论文件指出,T+1结算周期缩短有助降低风险,结算所徵收的保证金亦会相应降低,同时令投资者更快地取得卖盘交易资金、再进行投资。但缩短结算及交收同时会对实际营运带来挑战,尤其对于处于不同时区的国际投资者。文件亦提到,于2020年本港市场成交金额64%来自国际机构投资者或自营交易。

美股实施后结算失败率无明显增

港交所首席资讯总监梁松光表示,股票交易结算牵涉「钱」与「货」。他认为转行T+1的资金结算虽有一定挑战,但相对较容易处理,主要因应本港股票交易需使用港元成交,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外汇去进行交易时需要兑换。股票结算则相对地复杂,当中涉及不同交易方,如需要确认持仓数目正确,亦涉及计算保证金的程序。

香港时间较欧洲和英国快6至8小时,较美国东岸则快13小时。被问到香港若实行T+1,是否没有同时区内市场处理欧美投资者的经验可借鉴时,梁松光回应,已实行T+1的美国市场当中亦有欧洲投资者,而美国与欧洲亦有数小时的时差,相信已参与美国市场的大型国际机构投资者,可「借镜」作为参考。刘碧茵指美股实施T+1后,结算失败率(fail rate)未见明显增加。

中介机构或需技术升级

文件同时亦评估本港若实行T+1时、各市场持份者需要面临的挑战(见表2),当中提到对散户影响或较小,但对市场中介机构,或需研究是否需要升级技术以及调配人手。梁松光称,系统升级或涉及一次性支出。刘碧茵补充指,中介是否要升级系统或需按个别个案去判断,盼可透过讨论文件收集意见。

证券商协会永远名誉会长陈柏楠表示,业界欢迎转行T+1交收,在系统安排已准备就绪。在交易系统层面,则与T+2分别不大,只改动出入金运作而已。在资金流安排方面,当中涉及会计部门和银行协调安排资金,只需习惯及适应即可。

证券商协会:只需习惯和适应

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理事马增杰认为,改为T+1对互联网券商不会产生大问题,因为他们需客户先存款才买卖。然而对部分传统券商可能不便,他们或会先给客户信用额度,客户买入后两天内付款。在新制度推出初期,传统券商的客户或未及时了解变化致延迟付款。

明报记者 江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