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 》毕彼特的不老传说(组图)

发布 : 2025-7-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老一嫩两个方程式车手,毕彼特演的Sonny与Damson Idris演的Johsua。



女主角Kate是一级方程式的技师,男人圈中罕见的能干女子。














说电影市道、戏院生意不好,但毕彼特的一级方程式赛车片F1好像仍卖个满堂红。上星期发行商优先场之后,两天前再去看了一次IMAX版。正值暑假,虽是闲日下午,入座率仍有七八成。院内中间的「皇帝位」一早卖光,我临场买票,只能敬陪末座。

撰文:家明

或许始终是荷李活大片,题材并非早已疲态的超级英雄,而是新鲜感及实感兼具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或许源自毕彼特的不老传奇?61岁的他依旧很酷及fit,仍具票房号召力。大明星的身体供世人投射欲望,电影海报少不了他穿上紧身战衣的身影。又或者,更多人知道要看IMAX版了?F1全片用尽IMAX巨幕的比例(1比1.90),所见的会比一般戏院(1比2.39)多。而且IMAX声画更出色,要置身赛车现场——IMAX的口号「看电影还是置身其中(watch a movie or be part of one)」,无出其右了。

可见电影院仍有吸引力,尤其当电影尽情发挥出它的娱乐本色时:奇观、话题、larger than life、巨星魅力、欲望投射……当然,那套方程式所费不菲。维基资料,F1拍得如斯实净,成本达两三亿美元。

赛车版的《壮志凌云:独行侠》

F1电影本身也是条精打细算的一级方程式,很多人总结它是「赛车版」的《壮志凌云:独行侠》,不中亦不远矣。同一对编导拍档,Ehren Kruger的剧本加上Joseph Kosinski执导及监制。同一摄影师Claudio Miranda,配乐同为Hans Zimmer。也同样由Jerry Bruckheimer出品。天啊,Bruckheimer这位荷李活大亨原来已81岁。40多年来,我们看他的爆米花大片长大。他监制过无数卖座片、捧红很多巨星,掌控了全世界好几代观众的口味。

F1与《独行侠》的大桥亦类同:一个老江湖如何引领乳臭未乾的小子成长。看来导演Kosinski特偏好这类故事,是不是现实当老窦太多噜苏无处宣泄?F1及《独行侠》之外,他8年前以消防员为题的《烈焰雄心》(Only the Brave)都有「教仔」味。《烈焰》及《独行侠》,由Miles Teller去演绎那个尚待磨练的小子。F1呢,政治正确一些,把「成长」交予一个黑人青年:英国演员Damson Idris饰演Joshua Pearce,新晋的一级方程式车手。Pearce有本领,但典型的年少气盛、心高气傲,需要好好调教。

谁负责去调教他?固然是广受我们爱戴的毕彼特了。汤告鲁斯在《独行侠》的壮志凌云国度,30年走来,宁要自由不要升官。毕彼特在F1,俨然亦是「独行侠」,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四海为家。毕彼特主演并监制,他的角色叫Sonny Hayes,美国老牌赛车手。30年前(1990年代)曾短暂参与过一级方程式比赛,却因为意外受重创被迫退出。可他一生仍爱赛车,几十年来成为个中高手,穿州过省去参与不同比赛。片初他首度现身的赛事,是「地通拿24小时耐力赛」。

Sonny Hayes的出场太型了吧?赛车场附近休息,他被职员叫醒。他一醒来,Led Zeppelin强劲节拍的《全部的爱》响起,先见Sonny一对鸳鸯袜,他冷水洗脸、引体上升的背影。他咬一口面包、穿好制服、放低手表(暗示为亡父遗物不能损?)、抽张纸牌(他贯彻全片的获身符),5分钟准时到达比赛现场。我们第一次见到毕彼特/Sonny的正面,他头戴苹果出品的昂贵耳机,精神奕奕从货van出来。毫无惧色或倦意,上阵作赛视作等闲,赛道就像他的家。

对了,F1乃苹果电脑有份投资的另一大片,假以时日将会在他们的串流平台上架,现时先于戏院打响头炮。《壮志凌云》由第一集开始就充斥大量品牌;F1的赛车世界充满商标,荷李活又怎会放过任何植入广告的机会?

毫无悬念,地通拿一役,Sonny Hayes轻易为保时捷车队挽回领先优势。F1旋即单刀直入,当Sonny正筹划参加下一轮比赛时(巴哈沙漠的越野赛),前队友Ruben(Javier Bardem)远道来找他。Ruben力邀Sonny到英国,加入他们的一级方程式车队。Ruben的车队叫APXGP,成绩不佳、屡尝败绩,正处水深火热、濒临卖盘的边缘。Ruben邀请Sonny,出于破斧沉舟、险中求胜(我们后来才知还有渔翁撒网)。一来Sonny几十年来未涉足一级方程式,他年纪也大。二来他一直我行我素,方程式重视团队精神,Sonny能不能跟车队夹得来?

Ehren Kruger之前的《独行侠》剧本与两人合编的,F1他一人独力扛起编剧的要务,有没有因此少了「踢桥」的对象,未够客观了?我发觉F1不独我们观众迷恋毕彼特,导演及摄影师也是(上述出场已够神了),编剧似乎也是。

永远正确 只要他是毕彼特

Sonny Hayes有不堪回首过去,说他一度嗜赌、数度离婚,惟只停留对白层面,往事略提。今天的Sonny,仍俊朗健硕,身心状态俱佳。身体看上去没什么大碍,只是背脊留有一道长长的手术疤痕。品性方面,他修成正果,脾气不差,懂得关顾别人。虽然,他工作上仍相当自把自为。看时奇怪,明明赛事前总有例会,为何Sonny的策略不在会议上说明?总要让大家(包括观众)后知后觉、恍然大悟。然而事实证明,只要他是「毕彼特」,每件事做起来都对的。任何角色未知他的厉害或英明,是他们的问题,时间将说明一切。

看过F1一定还记得Sonny的另一次登场。老实说,我觉得那场戏从编到导都有点别扭:赛车场的APXGP维修站,车队众人首次现身:能干的技师Kate(Kerry Condon)、青涩的维修员(另一名女角)、负责PR的女子;年轻车手Joshua被经理人拉到一旁讲车队的八卦。掌舵人Ruben此时出来,与Joshua面面相觑。此时,车队经理开始简报,著大家忘记过去,展望未来。说罢经理望向前方,一个他不认识的男人从远方潇洒走来,正是Sonny。Sonny说被错认作维修员,故从侧门进入(想起《桃姐》的刘德华)。Sonny初来英国报到,他进场的路径,刚好是经理遥望的「未来」方向。换言之,他就是他们的未来。

提到经理,关于电影的性别形象也好笑。那位演员Kim Bodnia其实是个荷兰人。F1中的经理角色叫Smolinski,讲英语带口音,显然为了加上东欧移民身份(碰巧导演Kosinski亦为波兰裔)。Smolinski是个family man,他的家眷常在左右。Smolinski一角,显示出APXGP车队的精英来自五湖四海。不查不知,Smolinski这个戏里的「老头」,演员Bodnia的真实年龄,竟然还比毕彼特小一岁!讽刺在,戏里有时说Sonny「老」,你知我知那根本是笑话。毕彼特老?经理老得多吧?老之馀更有些糊涂。唉,影像泛滥时代,颜值才是王道,靓仔小生说话都特别中听。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

有点离奇的,一出讲述一级方程式,不断说服我们拟真的电影里头,主角却是个相当不实在的家伙。与其说Sonny来自赛车世界,不如说是个典型的美式牛仔英雄。F1安排Sonny形单只影最好了,试想像若他仍有个貌合神离的发妻,甚或带?几个子女,将何等煞风景!F1的女主角是英国赛车技师Kate。Kate初时对Sonny不以为意,甚而恼恨,骂他是个「老派、不爱服从、不讲废话的牛仔」(听上去像称赞多点)。也不算悬念了,电影预告片有交代,女主角迟早会回心转意,向他投怀送抱的。

不知女性主义观众看到会不会不悦?当Sonny开始为车队争到些成绩,教Kate完全心悦诚服了。这位在赛车男性圈子中极罕见的独立女性,又回复影视中热恋女性常见的小鸟依人、羞答答的矜持表现了(头发往耳后绕的小动静)。

赛车版的西部片

F1真可以看成为一出西部片的,经典像《原野奇侠》(Shane)。赛车世界,就像个西部江湖。牛仔英雄一身武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危难摆平、任务完成后,他孑然一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凡夫俗子才想落叶归根,终身受社群与礼教的束缚;英雄没有任何羁绊,连感情都可放下,世俗的名利他不放在眼里。F1的Sonny,比赛获胜的奖杯他从来不碰。赛车所为何事?Sonny的生命动力是什么?对他而言,肯定不是财富。

F1的对白不止一次提到了,金钱根本无关痛痒。我怀疑Ehren Kruger剧本此意念,来自1966年的另一赛车名片《大赛车》(Grand Prix)。戏初,赛车手伊扶蒙丹塔上漂亮的杂志记者伊娃玛莉圣,与她交心时,答问之间讲过类似的对白(「金钱不是(赛车/冒险)的主因」)。生命活得像个修行人那样纯粹,大概才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类型电影全靠二元对立发挥效果。APXGP车队的两个车手,Sonny脱俗、出世的对面,正是非常入世的小子Joshua Pearce。Sonny与Joshua全片不断产生摩擦。中段有场戏,逗得我这个old sea food特别开心。话说车队到了拉斯维加斯作赛,Kate奉老板Ruben之命,尝试令两人和好。他们玩啤牌,Sonny曾是职业赌徒,饱历赌桌上的人情世故,Joshua注定要处于下风了(他不自知)。席间,Sonny对Joshua不断滑手机有微言。「为何在乎人如何说?噪音而已。」所言甚是。

偏偏Joshua却一直在乎社交媒体的like数。他的经理人Cashman(Samson Kayo)也是他的老表,两老表开?名贵跑车,柴娃娃像对青春片里头未断奶的孩子。他们的话题,离不开社交媒体要出什么post。Sonny「老」来仍有美女投怀送抱;Joshua年轻力壮,感情反没有?落(直至片末才有暗示)。影片对白交代Joshua年幼丧父,母亲Bernadette(Sarah Niles)总侍奉在旁,又会为他出头。F1如果真有下一集,要在Joshua戏分?墨更多。编导真要重新想想他的人物设定了。

还好F1剧本的精明在于,故事的矛盾皆源自(男)主角的内心。他们要走的路、要感悟的道理、要达到的境界,反求诸己,与人无尤。这方面,F1也算是跟《独行侠》一脉相承吧。不论Joshua或Sonny,最后他们各有要克服的心理或身体的障碍,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出真正团队精神。比赛场上对手,脸目反而模糊。不论有多强劲的后台(如法拉利),面对媒体时如何不可一世,叙事过程中都没有被夸大或营造冲突。

赛事始终是卖点 快速紧凑肉紧

当然,F1的真正的卖点始终是连场赛事。周游列国、复杂的赛规,看得我等外行人眼花撩乱,庆幸画面有鸡?咁大只字说明地点,我们起码得知比赛在哪里举行。快速的剪接、紧凑的配乐、人物的肉紧反应(大好演员Javier Bardem有点被浪费了),以及最关键的即时旁述(试想像把戏里的旁述全部拿掉),也帮助观众更明白、投入赛事。

导演Kosinski受访,很自豪F1的视觉效果前所未见。说也是的,若说「赛车电影」的紧张、宿命与世故,上文提及1960年代《大赛车》已全部达成。它有大明星出演(伊扶蒙丹、占士加纳及三船敏郎),倒没有像今天毕彼特那样神化。但要比视觉的新奇、夺目,IMAX巨幕把观众包围,沉浸式的置身赛道感觉,F1毫无疑问是开了类型的先河。

没办法了,今时不同往日。当年仍是菲林摄影,今天换上数码拍摄。机件小小,解像却高,加上无限量拍摄。F1的宣传资讯不忘向观众介绍,拍摄过程中不同厂商的各种镜头科技,安装在赛车车身(包括苹果的iPhone),缔造出与别不同的声画震撼。始终,电影的历史很多时候也是科技史。拜摄制技术推陈出新,才有划时代的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