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医生直言,急诊已经变成了医疗体系的「垃圾桶」。
【明报专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加拿大愈来愈多患者因各种症状而被送入急诊室时,被医生告知「可能是癌症」,但大多数急诊科并没建立流程来确保患者出院后能获得合适的后续跟进。通过急诊途径确诊癌症的患者,往往确诊时病情更晚,死亡率更高。
这项发表在《BMJ Open》上的研究,访谈了安省6大医疗区的20名急诊医生。研究人员警告,在加拿大,每5个人中就有1人没有固定的家庭医生,而疑似癌症的相关检查等待时间往往长达数月,因此在急诊室被告知可能患癌已变得「常态化」。
急诊成医疗体系「垃圾桶」
一旦被怀疑患癌,患者往往带著不确定离开急诊室,不知道何时才能做扫描、活检或开始治疗。许多急诊医生担心,由于缺乏家庭医生来主导患者的诊疗过程,很多人会「失去后续跟进」,比如转诊信件遗失、诊所联系不上患者,或诊所拿到的是错误的联络方式。
医生表示,癌症诊治路径「混乱、碎片化且不一致」,经常出现专科拒收转诊,患者责任归属不清的情况。急诊医生无法直接将患者转诊至肿瘤科,因为必须先有组织活检结果,而这又需要另外的专科医生介入。
一名医生无奈地说:「一边是急诊,一边是肿瘤科,二者之间没有通道,除非已有了组织学诊断。」
另一名医生说:「急诊已变成了医疗体系的『垃圾桶』,所有其他地方处理不了的问题都会被丢到我们这里,而我们只能苦苦支撑。」
同一团队此前的研究发现,安省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前90天内曾到过急诊,且这些患者在7年内的死亡风险更高。但急诊医生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可以转诊,「如果患者错过了活检日期或出现问题,我没有能力去跟踪或负责。当患者没有家庭医生时,就没有明确的地方可以安置他们,这真的很棘手,也令人难过」。
在安省,肺癌是少数有完善诊疗通道的癌症之一,专门的转诊诊所能快速安排患者接受检查与专科会诊,但这模式并未普及到所有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