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小故事:读书怪人顾炎武(组图)

发布 : 2025-10-2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谁是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在明朝灭亡后改名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顾炎武14岁考取秀才后,考试屡次落第,便放弃以考试当官为目标,专心致志读书。时人叫他「顾怪」,认为他是个怪人,《汉学师承记》写他的双眼与常人不同,眼正中处呈白色、周围是黑色的,有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本领。顾炎武为人特立独行。在明朝灭亡之后,他不愿加入清廷,致力做学问,将经济、政治、文艺等知识编成代表作《日知录》,后世赞誉他爱国忠义的情操。

《日知录》之名源自好学

《日知录》是顾炎武编写的学术札记,记下多年阅读、思考的心得。札记名「日知」,有每天吸收知识之意,源自《论语》中孔子学生子夏对「好学」一词的定义:「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每天学习新知识、每月温习、不忘记所学知识,就是好学。此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兴衰,百姓也有责任的说法,便是转自《日知录》的概念。

历史大事记

《日知录》之名源自好学

《日知录》是顾炎武编写的学术札记,记下多年阅读、思考的心得。札记名「日知」,有每天吸收知识之意,源自《论语》中孔子学生子夏对「好学」一词的定义:「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意思是每天学习新知识、每月温习、不忘记所学知识,就是好学。此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兴衰,百姓也有责任的说法,便是转自《日知录》的概念。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中华小学堂 第0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