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奶皮子糖葫芦 年轻人为情绪买单(图)

发布 : 2025-11-2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叶排队买到「经典山楂口味奶皮子糖葫芦」(右)以及「草莓乾噎酸奶奶皮子糖葫芦」(左)。(受访者提供)


酸甜山楂,配上香脆的炒米,裹上一层浓郁奶皮子。这样酸酸甜甜脆脆软软,有著丰富口感的「奶皮子糖葫芦」就这样一跃成为最近的网红美食「顶流」。各大城市线下门店大排长龙,使得「代购」、「黄牛」应运而生,上海更卖出98元(人民币,下同)的「天价」。

奶皮子是蒙族常见食品,简言之是煮沸鲜奶后表面冷却形成的「皮」,类似用豆浆做腐竹。

贵冰糖葫芦3倍 排队半小时

小叶从上海来北京出差,闲暇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买串奶皮子糖葫芦。「光排队就半个小时。」北京寒风中,她和朋友排队买了两串,一串是经典山楂口味,另一串是「草莓乾噎酸奶奶皮子糖葫芦」,价格分别是15元和20元,是传统冰糖葫芦的3倍左右。

「山楂的更好吃一点,草莓的吃多了很腻。」小叶评价道。她在一个月前就已想买,无奈上海「物价太高,又不想排长队」,抱著「刚好要来北京,这边买糖葫芦应该简单」的心情,终于吃到这串糖葫芦。「挺好吃的,排队半小时以下可以接受。」不过被问到会不会再买,她说,「不排队可能会买,排队就算了」。

食物变社交货币 网民催生新产品

和小叶一样,很多在冰糖葫芦摊位前排队等候的年轻人,都是抱著想尝试网红产品的心情。在社交媒体时代,奶皮子糖葫芦已从「食物」升级为「社交货币」。抖音「奶皮子糖葫芦」话题播放量超12亿次,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0万篇,内容多为「拍照攻略」、「打卡避坑」。如何调整角度拍出「糖壳的脆感」,如何搭配浅色大衣更「出片」(上镜),如何避免糖壳融化影响口感。

这些用户生成内容,形成强大「种草效应」,推动更多人加入打卡队伍,也催生「奶皮子+」产品线,衍生「奶皮子+奶茶、酸奶、蛋糕、蛋挞」等多款产品。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红」属性的超高溢价。不过这也刚好迎合现时年轻人「情感消费」模式。

从「功能消费」到「情感消费」,从「价格敏感」到「价值认同」。对年轻人,消费本质上从来不是「买什么」,而是「为什么买」。是为潮流,为回忆,为社交,还是为美食的味道?或许每个人答案不同,但最终却都指向为情绪买单的行动。

驻京记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