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引领贸易转型 制度需实验

发布 : 2025-5-0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建设海南自贸港,不仅是为中国未来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先行先试」,探索开放型制度建设,同时亦是中国向东南亚辐射的一个桥头堡。

学者称琼经济弱 联动大陆成本高

海南大学和辽宁大学特聘研究员陈波指出,海南自2020年建设自贸港,经历新冠疫情等考验,真正建设时间或不足两年,目前仍处于最前期,有不少「短板」,例如海南经济基础薄弱,自身产业链、综合配套能力比中国大陆经济圈差得多。据公开资料,去年海南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935.69亿元人民币,是全国4个未破「万亿」省份之一。

陈波称,由于海南是离岛,「大陆经济圈要跟海南进行配套的话,中间涉及到海运空运,涉及的成本会比大陆其他地方要更高」,因此需更多时间找发力点。

一般而言,自贸港是「自贸区」的升级。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为对标新加坡、阿联酋迪拜等全球自贸港的经验,实施最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

「海南现在成了中国最开放的一块热土,也就是『实验田』,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中国现有的官员,对于经贸开放的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的。」陈波说,海南需不断尝试,「寻找适应海南自身产业经济的配置,以及配套的市场开放和管理制度」。

根据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建设自贸港,是要打造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研究员宋丁则指出,美国正尝试颠覆其一手建立的贸易秩序,中国在此转变期,亦在构建新的全球、区域贸易网络,「但这种贸易模式是开放性、多极化的,例如强调金砖合作、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合作等。在这个大的盘子里头,肯定有一个实验区」。他认为此背景下,海南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政策,「都是有利于中国在新体系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这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海南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宋丁表示,考虑关税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必须强化海南对自贸港制度的认识、管理,「(建自贸港)对国内也是重要的试验过程,要做好充分的试验准备,包括在一定阶段上难以出成效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