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发布 : 2025-5-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明报专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前日公布,科研人员在天宫太空站发现一个微生物新物种,命名为「天宫尼尔菌」。它具有辐射损伤修复、精准应对氧化应激等能力,其太空环境适应机制,将为人类在各领域精准干预微生物、太空微生物资源利用等提供新思路和路径。

天宫尼尔菌被带到地球已近2年,相关科研成果早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两年前采集带返地球研究

神舟十五号太空人按照太空站工程航天技术试验项目要求,在2023年5月采集太空站舱内表面微生物,之后低温储存。同年6月4日,样本随同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返回地球。经过地面实验分析,以形态观察、基因组测序等多学科手段,最终确认了这一独特物种。

天宫尼尔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产芽孢细菌,隶属于细胞杆菌科尼尔属,与近缘物种相比,天宫尼尔菌在适应太空环境方面表现出色。它具备卓越的「抗压」能力,通过调控杆菌硫醇(BSH)的生物合成,精准应对太空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这种机制维持了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保障其在极端条件下也能稳健生长。此外,它在生物被膜形成、辐射损伤修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特徵。

研究认为,天宫尼尔菌在太空站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其太空环境适应机制不仅能助力定向的微生物控制策略设计,为航天、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提供精准的干预思路;在太空微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其对一些有机物的利用能力,也为这些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由于微生物对太空人健康和航天器运行有潜在风险,因此各国一向会研究太空站的微生物,掌握其变化。太空站的微生物主要来源太空人自身内部或体表所携带,也可能是太空站本身物料、接入太空站的飞船或货物等。太空的极端环境也使细菌暴露于微重力、辐射和高浓度二氧化碳中,所以这些微生物为了生存,必须演化适应环境。有关研究也有助于了解生命生存能力的极限,对未来星际探索任务至关重要。目前尚不清楚天宫尼尔菌是否会危害太空人健康,甚至影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