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角度:通识科改革有益学生学习?(组图)

发布 : 2021-4-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开考试评级只设达标与不达标及增设内地考察等。科目内容将由六大单元变更为三大主题。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教育局2021年2月2日向各中学发通函公布改革高中4个核心科目详情,其中高中通识教育科将彻底重整成新科目,由「课程发展议会-考评局重新冠名科目委员会」(下称冠名科目委员会)处理。教育局4月1日公布新科命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并将于2021年9月新学年在中四级??u行。

◆事件背景

教协2月调查发现,九成受访通识科教师认为新课程未能培养学生达到慎思明辨、独立思考等课程理念。教协副会长田方泽称,三大主题中两个涉及国家发展,学习重点一味只提国家「贡献」、「成就」等,根本不可令学生全面认识、学正反事宜,亦甚少涉猎本地议题,与通识理念背道而驰。

冠名科目委员会主席刘智鹏指受课程时间所限,不应涉及太多议题,并以主题「改革开放」作例,指单是认识已甚花时间,若还要讨论发展阴暗面,高中生难以应付。教育局2月就「优化高中4个核心科目」谘询教育界,刘智鹏3月10日于冠名科目委员会开会后称几乎收回全部中学的问卷,指业界很支持通识科改革,大多数学校认为有助释放学生学习压力。他表示学界基本上有共识支持简化评级,毋须再增评级仔细分辨考获「达标」的学生。

教联会主席黄锦良指过去学校缺少有系统教授国家发展的科目,认为改革后的科目让学校了解国家近代发展、实?,可弥补过去不足,亦面向未来,让年轻人投入国家发展。

■评论摘要(经编辑删节)

建基事实 无阻讨论

「现时社会似乎对本港宪制地位、香港与国家关系等认识不足,在学校提出相关重点属教育『应有之义』;(新科目)课堂仍可讨论内地贫富悬殊、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等问题,但讨论必须基于事实,使学生可根据事实理性分析;两个司法系统(内地、香港)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教师可与学生理性分析两地法制,让学生自行判断。」——教育局长杨润雄

科目改革「万众期待」

「万众期待的优化新高中核心科目文件终于出台,宏观而言有助减少争议、重新出发,然而新课程取消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单元,亦将香港单元中生活素质部分削减,这两个部分中有些概念是能贯通不同单元,例如个人成长中的『自尊感』,又或香港单元中的『生活素质』等,对本科内容的理解与建构也非常重要。」——通识教育工作者吴壁坚

学生学习压力增

「改革方案使日后的课堂时间将变得更紧张急促,学生要跟上教学进度将更为困难,枉谈多元学习经历及均衡发展;原本可在通识科取得等级3或以上成绩的考生,由于新科只分及格与否,必须额外考好一科选修科以弥补分数。但按自己任教第一组别学校的经验看来,也只有约一半学生能够做到同时考好3至4科选修科。」——中学教师陈曦彤

新科学习内容与理念相矛盾

「课程目标提及培养独立思考、慎思明辨,培育此等特质一定要多元角度看争议议题,但文件所列学习内容与其理念有矛盾。(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新科三学习主题之一),提了两次『提升』,人民生活素质的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令人不明白,是否只提正面的『提升』,要多角度睇事物,当然要有正反两面,为何只讲提升?」——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客席副教授 梁恩荣

■解读冲突点工作纸(表)

◆网上工作纸另设概念阐释及延伸问题:life.mingpao.com/htm/dl/20210415BY.doc

[通通识 第7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