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女换汇被黑客骗十万元 法官引案例判公司不用赔(图)
发布 : 2025-8-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名华裔女子向一间换汇公司查询人民币换汇加币的情况后,换汇公司的WhatsApp被黑客入侵。
【明报专讯】一名华裔女子向一间换汇公司查询人民币换汇加币的情况后,换汇公司的WhatsApp被黑客入侵,而该女子此时接获以该公司名义传来的WhatsApp,达成在中国存入人民币,在加拿大取加币的协议,但女子存入50万4000元多元人民币后,未能取得10万元加币,于是将换汇公司告上小额钱债法庭。
法官引用案例,指换汇公司无需赔偿女事主损失,而这笔款项可能永远不可能找回来。
追回失款机会渺茫
原告人王女士(音译:Wang)向法院控告称,2023年10月,她需要换取10万加元,为此亲身去到XHD Pacific Forex Service Ltd.(XHD)换汇公司,当时店内一位店员L回答了王女士有关汇率和换汇完整流程的问题,双方并互加WhatsApp联系方式。
10月30日晚,L给王女发消息,询问她是否已开设加拿大银行帐户,以便换汇流程的执行。10月31日(周二),王女回覆称她需要预约开户。
根据XHD公司的说法,自11月2日起,L的WhatsApp帐号被黑客入侵,从11月2日至11月3日晚上期间,王女与这一帐号的对话不应由L以及XHD公司负责。
职员WhatsApp被黑客入侵
11月2日(周四),黑客向王女报出5.443的汇率。王女在11月3日(周五)回覆称加拿大银行帐户已开设,但黑客先是表示「今天不能转」,回应先前正主L表示周五不能转帐的说法。
但仅仅11分钟后,黑客又报出5.445的汇率,经过简短交流后,黑客与王女以5.44的汇率达成协议,同意当晚就先转人民币,第二天加元资金就会到达王女士的加拿大帐户。
20分钟后,黑客向王女提供一个中国某银行的帐户号码,要求她将54万4000元人民币转入该帐户。
期间王女向黑客发送了一张手机提示截图,上面显示一则警告,提醒注意电汇诈骗风险。这是王女的中国银行在大额转帐前自动显示的提示信息。王女询问黑客为何会出现该提示。黑客则指导王女如何回答银行问题,在晚上8时31分左右,让转帐终于顺利完成。
黑客还想诱骗王女士进行更多的换汇,王女没有答应。到晚上9时45分,王女收到两条消息:「?」和「What」。XHD 表示,这两条消息是由L本人发送的,当时L意识到自己的WhatsApp帐号已被黑客控制。L随即向王女发了一张截图,显示她与王女士的聊天纪录已被清空。L说:「报警吧。这真的不是我。」
虽然XHD已在加拿大报警,王女也在北京报警。
但双方均不知道这名黑客的身分。小额偿债法庭的奈胡思(Peter Nyhuus)法官也认为,追回的可能性极低,很可能已经永久丢失。
公司没故意不当或不诚实行为
王女认定XHD与中国的银行帐户持有人合谋诈骗她。XHD则称,欺诈是第三方黑客所为。鉴于王女并未反驳黑客存在的说法,法官接受XHD黑客入侵的说法。
法官引用旧案判例时表示,在卑诗省的一宗案例中,原告向被告公司发送发票。被告要求提供汇款信息,第三方黑客冒充原告的员工,发送了虚假邮件并附有错误的汇款信息。被告依指示将钱汇入由黑客控制的帐户。
在此种情况下,被告无需对损失负责,因为「原告是唯一直接与诈骗者打交道的一方(虽属无意),因此是最有能力识别潜在的诈骗[象(如异常的付款指令)。原告必须对资金损失负责。」
套用在王女的案例上,首先XHD公司没有存在故意不当行为或不诚实,王女也未能证明XHD公司存在过失。
此后,虽然使用WhatsApp是XHD公司的标准流程,而一旦商定好汇率,XHD的程序要求其员工在电汇合同中填写相关信息,并通过电话与客户确认汇率、帐户信息及电汇合同的细节。
而王女无视XHD的完整转帐流程,以及必须签署合同的要求,尽管她知道必须先签合同,而且还要提供护照、驾照、银行对帐单复印件的验证程序,此外还需提供资金来源及用途的信息。
法官归咎事主使诈骗者得逞
王女回避检验的做法,使流程中针对欺诈的所有防范措施都形同虚设。尤其是当黑客突然食言,允许在「在加拿大时间周五下午(即北京时间的周六)进行转帐」的异常行为,黑客没作任何解释,王女居然也没有任何怀疑,并且无视「其中国银行在转帐前发出的关于网络电汇诈骗的警示信息」。
法官由此认为,「在本案中,真正使诈骗者得逞的是王女,而非XHD」,王女士的申诉被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