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 一名年轻女性示威者本月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国会大楼外高喊口号,抗议政府藉封禁社交平台打压异见声音。这场示威再次证明「Z世代」年轻民众如何形塑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政治格局。(法新社)

斯里兰卡 2022年斯里兰卡反政府示威,便是以大学生等「Z世代」年轻民众为抗争主力。(法新社)

印尼 印尼警察精锐「机动部队」(Brimob)上月底在总部外强硬遏制示威者。该部队的装甲车涉嫌在示威期间撞死一名路过的外卖车手,引发众怒并令局势急剧恶化。(法新社)

法国 近月全球反政府示威开始出现源自日本动漫One Piece的海盗标志旗帜,作为抗议象徵。图为继印尼、孟加拉和菲律宾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也有类似例子。(法新社)

坎德尔(Bibek Raj Kandel)
尼泊尔本月初戏剧性变天,导火线便是政府封禁社交平台,惹来被称为「Z世代」(Generation Z,或简称Gen Z,一般指在1997年至2012左右出生者)的年轻人社群反抗上街。一如其他近年爆发反政府示威的南亚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尼泊尔的「Z世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这年龄层的人在物质资源上相较上一代丰盛,但在就业等仍面对众多难题,像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印尼等出现矛头指向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义的抗议浪潮,并非偶然。有尼泊尔学者向本报表示,尼泊尔等其他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示威,相似之处在于年轻人欠缺发展机会,无法成为经济发展受益的一群。
因facebook、X等多个全球社交平台未有按尼泊尔政府要求注册,民众自本月5日起发现无法使用。官员宣称政策旨在遏制假资讯传播并保障国家安全,引发「Z世代」年轻民众强烈不满而上街——他们在互联网和智能装置日渐普及的环境下成长,社交平台已成为生活一部分,质疑措施旨在打压异见和管控网络空间。示威前数周,尼泊尔社交平台广传政治精英子女的奢华生活相片,被许多贫苦民众视为贪腐象徵,怒火终在今次示威引爆。尼泊尔政府9月8日派出军警镇压,反触发示威者闯入总统府、总理府、国会大楼以至被视为权贵象徵的奢华酒店纵火破坏,总理奥利和数名部长翌日呈辞。
本身主攻能源基建发展的尼泊尔籍政府治理研究专家坎德尔(Bibek Raj Kandel,下图)在示威发生之际,才刚抵港不久,开展为期约3个月的香港大学亚洲环球学人研修项目。他向本报表示,变天当日他参与项目活动后回到酒店,对示威发展感到惊讶,「所有事都在一日之间改变了」。
这场由镇压开始到政府倒台不足48小时的变天,不禁令人联想到2022年斯里兰卡和2024年孟加拉、以至是上月印尼的反政府示威。南亚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都以出生率较高而整体人口年龄较低见称,「Z世代」及相应的学生运动对政治的影响力自是不容忽视。尼泊尔有24%人口属「Z世代」,跟孟加拉(27%)和斯里兰卡(21%)相若——对比之下,出生率较低的发达经济体香港就只有约11%。
「裙带孩童」积怨深 南亚国问题似
惟以上国家的相似之处不止于此,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分别由拉贾帕克萨家族和哈西娜主导政局多年,民众对政治专制、权贵贪腐以至所谓「裙带孩童」(nepo kids)的怨愤并非一朝一夕,尼泊尔虽到2008年才改行共和制,但此后由数个共产主义政党和中间派尼泊尔大会党轮流执政,最高职位由奥利等数名政坛元老轮流出任,政治精英阶层也被指日益腐化。印尼在示威闹大前同样有政治权贵炫耀财富和议员有「自肥」之嫌增加津贴,一名网络外卖运送员被警车撞死,也激发对年轻低下阶层的同情,甚至有示威者闯入时任财长英卓华的住所抢掠纵火。坎德尔直言,尼泊尔这次示威的根源,在于政府治理表现不符预期,而且「Z世代」难以取得高薪工作,社交平台禁令就是引爆点。尼泊尔人口约3000万,人均GDP低于1500美元(不进全球前150名),估计约14%人口在海外工作,再汇款回国养活家庭。坎德尔在访问中多次提及年轻人寻觅发展「机会」的困难,这点跟区内其他国家的情况大同小异,即使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孟加拉,民众也未感到从中受益,「这是在孟加拉发生的事。这是在斯里兰卡发生的事。这也是在尼泊尔发生的事」。
国内没发展 离乡别井只为当蓝领
「试想像,每天都有约2500名尼泊尔年轻人离乡别井,想到其他国家寻找机会。他们不是要到大企业工作,只是到马来西亚当一个蓝领工人。」坎德尔表示,出国寻找机会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那是因为在本国找不到发展空间,就是有问题。尼泊尔的GDP有近30%都是汇款而来,他认为这对尼泊尔并不健康,因外国政策有变,海外尼泊尔人就要被迫返国,「想像一下(会发生什么事)——当这班国民回国,但国内并没发展机会等待著他们」。
「未从自己世代拣领袖 真心求变」
去年孟加拉变天,得到「Z世代」尊重的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穷人银行家」尤努斯获推举领导临时政府。这次尼泊尔变天后,军方也尊重「Z世代」透过社交平台推举的选择,让73岁的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卡尔基担任临时总理。坎德尔认为,「Z世代」未有从自己的群体拣选领袖,而是推举不比倒台总理奥利年轻、但有社会信誉的卡尔基,反映他们关注的是「领袖的诚信」,「他们期待的是真正的改变」。坎德尔倾向不以成功或失败去形容示威结果,「(实际上)考验现在才要开始,这可能是革新的新时期,但也可能是政局(重新腐化)的循环」。
明报记者 曾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