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当选代表日本女性政治地位提升?
发布 : 2025-10-0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25年10月,高市早苗当选为自民党总裁,并很有可能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这一选举结果在国际舆论引发广泛关注。不少分析欢呼这一「历史性突破」,认为它象徵著日本女性地位的飞跃。
然而,若深入日本政治结构与社会文化背景,我们不得不对这一解读提出尖锐质疑:高市的当选真的代表日本女性政治地位提升了吗?这可能是对日本政治的最大误读。
从表面上看,高市有望成为首位日本女性首相似乎是一种进步,但这更可能是一种象徵性胜利,而非结构性改变。
早在2000年代的小泉纯一郎时代,就有多项学术研究指出,在日本政治语境中,女性政治人物往往被当作「象徵性符号」存在。这种象徵性,并不意味著对女性政治参与的真正认可,而是政治体制在维持现状的同时,对外展示某种进步姿态的手段。女性被安排在某些职位上,是为制造政治正确的表象。美国学者Alisa Gaubeder早在2009年的一篇论文指出,只有自民党在制度上提名更多女性政治家参选,才能反映日本自民党政治真正改变。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远藤晶久在2025年的研究也指出日本性别政治中「偏好-期待」差距的困境。远藤的研究团队发现日本选民支持女性参政的偏好和对候选人当选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为不浪费选票,选民往往倾向与胜选概率高的候选人,而非符合自己性别偏好的女性政治家,这或许是日本女性政治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的原因。
关键的是,观察本次自民党选举,高市早苗当选并非女权的胜利,而是男性派阀斗争下的产物。据日媒报导,本次自民党选举背后的主要操盘手是自民党大老麻生太郎,正是麻生在选举关键时刻动员茂木阵营和小林阵营护送高市上位。这更像是麻生派运作的结果,是一场精密的政治权术博弈,而非源自自民党对女性领导者的广泛认可。这一事实本身就揭示其当选不能代表女性政治家整体崛起。
更讽刺的是,高市本人在日本并非性别平权推动者。她长期属于自民党内右倾保守派,坚持日本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反对在制度层面实现夫妇别姓(即允许夫妇在婚后保留各自姓氏),其政治立场与全球女性运动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这样一名女性首相,不仅不能代表日本女性政治赋权的进步,反而可能成为日本女性平权运动的阻碍。把高市当选称为日本政治性别的「突破」,不但没有揭开日本政界中男性主导的格局,反而掩盖自民党权力游戏背后的性别不平等现实。这种「女性面孔下的男性秩序」,正是本次自民党总裁选的吊诡和讽刺之处。
一名女性当上首相,并不能自动代表女性地位提升。判断标准不应是性别的「数量突破」,而应是制度与文化层面是否真正改变。当更多女性可自由参与政治,不被传统性别角色束缚;当自民党权力结构提名更多女性政治家参选,而非由男性单一主导操盘,我们才有理由判断:日本女性的政治地位真的提升了。日本早稻田大学 张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