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网购者在看商品评价时可能受到误导。
【明报专讯】来自卑诗大学(UBC)的最新研究显示,网购者在看商品评价时可能受到误导,或许会因此改变对「用户评分」的看法。
这项研究由UBC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主导,本月初发布。 研究发现,消费者在浏览商品时,往往会高估星级评分所代表的质量,而低估数字评分所代表的价值。
举例来说,一台爆米花机如果标示为3.5颗星,消费者通常会将其「脑补」为4颗星;而若同样的评分以「3.5」数字呈现,消费者反而可能将其理解为仅为3分。
研究首席作者、UBC市场营销与行为科学副教授迪希尔瓦尼(Deepak Sirwani)解释:「如果评分是以星形图示的,人们会倾向于『补足』这个不完整的图像,这就是为何他们觉得它看起来比实际更高。
「而当评分以数字呈现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第一个数字上,这使得评分看起来比实际略低。这种差异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进而影响他们是否愿意购买。」
希尔瓦尼起初与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此研究,后来在UBC完成并发表成果。整项研究约有15,000名来自美国各地的付费问卷参与者。
该研究项目还通过Meta平台(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广告,从社交媒体上招募了额外的4万名参与者。
研究发现,当消费者看到3.5星或4.5星的评分时,往往没意识到自己在下意识地将其「往上取整」。
这种「补足」机制,是人脑在看到评分后的前10到20纳秒内自动完成,与人们迅速辨认出一个戴面具的朋友,或部分遮挡的品牌标识时的心理反应相似。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推动建立一个监管机构,介入并为消费者评分系统设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