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卜卜斋:同一个字,多种意义——古今异义浅谈(图)
发布 : 2025-4-3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明报专讯】古今异义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有些字词是现代的常用字,但如果用现代惯用的意思解读,往往令我们摸不?头脑。「遗」、「与」、「病」、「舍」、「假」、「谢」在古今用法上差别不小,要多读、多想,得靠经验一点点累积,才能抓住它们的用法规律。
遗:送礼,不是丢东西
现在说「遗」,你可能想到「遗失」或「遗嘱」,但在文言文里,它常是「赠送」的意??o?J??粤音「位」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有客人从远方来给我(指作者)送信。「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
.明代方孝孺〈试笔说〉「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说客人送他两支好笔。这里「遗」解送礼,古人用此字表达给予,跟现代的「遗失」完全不同意思
与:不止是「和」
「与」最浅易,在现代中文常作「和」用,比如「你与我」,有时指「参与」;文言文的「和」,则还有「干预」、「赞同」的意思。「与」又通「欤」,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庄子.大宗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生死有命如大自然的规律,人不能干预。死与生,是命中注定的,就像黑夜与白昼一直在交替,乃自然现象。人无法干预这些定律,这正是万物的实际状?
.《说苑.立节》记述春秋末期楚国大夫白公(白公??o?J??作乱,挟持了以孝闻名的楚相申鸣的父亲,要胁申鸣「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若申鸣不赞同白公,其父亲便会没命。忠孝两难全,结果申鸣以大局为重,牺牲了父亲
.《孟子.告子上》「万锺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问:「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让所认识的穷乏之人感谢我的賙济吗?」这个「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病:不一定是生病
现代的「病」指感冒、发烧等身体上的不健康现象,再可引伸为「毛病」。文言文中「病」则常作动词,解「忧虑」、「指摘」等
.《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这不是说君子身体不好,而是「君子求诸己」,只忧心自己没能力,不会担忧别人不理解自己
.《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羞辱对方
舍:在房舍之外
「舍」现代解「房舍」、「宿舍」,古代除指房屋,还有其他的意思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楚国,他为报答楚王帮助,答应对方日后晋楚开战,晋军会先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辟君三舍」演变成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
.「舍」又通「舍」,解舍弃或放弃。《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说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成语「锲而不舍」,便是比喻学习或做事坚持到底,奋勉不懈
假:借东西,不是假货
「假」,现作「真假」的「假」,或「假期」的「假」。文言文中则常指「借助」
.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x??河」,借助船的人能渡河并非因为懂得游泳,说明君子和常人天生并无不同,只是君子能借助学习改变气质
.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宋濂家贫而勤学,没钱买书,便问人借书来抄写。读到古文有「假」字时,不妨试试作「借」字解
?o?J??谢绝,不是道谢
现在「谢」多解「感谢」,文言文里却指「道歉」或「拒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秦王害怕蔺相如跟和氏璧同归于尽,唯有赶快道歉,请他不要这样做。此处「谢」指「谢罪」,即道歉认错
. 宋濂小人物传记《杜环小传》「母如其言,附舟请谭,谭谢不纳」,内容讲述杜环已故父亲杜一元的好友常允恭死去,遗下贫无所依的母亲。常母无家可归,乘船请求儿子生前好友谭敬先收留,谭却拒绝而不愿收留。这个「谢」不是指感??o?J??而是拒绝的意思
■林瑞安
资深中文科教师、中学中文科主任。曾举办多项创意活动,助学生学习中文,认识中国文化
文:林瑞安
图:Kristina Kokhanova@iStockphoto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