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点对点:香港可成文艺之都?(组图)

发布 : 2025-5-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M+曾举办特别展览,展出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模型、相片和多项档案纪录。(?x??社)



号称「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的M+博物馆2021年开幕,设有33个展厅及研究中心等。



M+毕加索展览是十多年来首个在本港举办的大型毕加索展览,当中包括毕加索的3名「缪斯」肖像:艾吕雅(上)、马尔(中)和瓦尔特(下)。



香港流行文化节举办多项活动,??u勾x??港阅读文化、电影及流行音乐等发展。



长洲太平清醮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飘色巡游是活动重头戏之一。


【明报专讯】香港社会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生活习俗、传统节庆如中秋节、天后诞和车公诞等延续至今;香港在回归前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保留不少西方习俗和建筑,如庆祝圣诞节和教堂等。不同的宗教、民俗、文化和饮食习惯共冶一炉,造就独特多元的香港社会文化。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在这方面有何优势?政府有佾x??策和措施?

■香港的多元社会文化Q&A

Q:香港的种族组成是什么?

A:按2021年人口普查,香港约91.6%人口是华裔(汉族华人),约8.4%(约62万人)报称为非华裔,当中以菲律宾人和印尼人占比最多,其他包括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尔人、日本人和泰国人等。

Q:香港有何优势发屾x??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A: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香港中西文化荟萃,国际脉络广泛,汇聚海内外优秀人才。香港的法定语文是中文和英文,国际交流较少障碍,吸引国际艺廊和拍卖行进驻。另外,香港有不少博物馆、艺术馆和表演场地,有助向外??u广中华艺术文化。香港亦是亚洲区域运输枢纽,四通八达,人流、物流畅通无阻,加上税制简单,法律制度稳健,市场经济下资金自由进出,银行和外汇监管系统完善,有利大额艺术商品交易。

设施落成翻新

馆藏走出香港

号称「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的M+博物馆2021年11月开幕,收藏不少中国当代艺术作品;2022年6月开幕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则致力展示中国艺术和文化。连同经翻新扩建、于2019年重开的香港艺术馆,博物馆群源源不绝为公众和游客带来本土、中华传统、当代艺术及工艺作品展览。

近期的国际展览包括M+与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合作的「毕加索——与亚洲对话」等。香港的博物馆或艺术馆亦不时到全球各地举办展览或借出文物,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例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2025年6月在上海举办展览,展出16名新晋及资深香港艺术家作品,包括香港插画家龙家升的作品,他创作出风靡全球的Labubu。

汇聚国际艺廊盛事

香港艺术节自1973年起举办,每年2月至3月为本地和海外观众带来世界知名的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和音乐剧表演。1993年首办的「法国五月」也是文化盛事之一,每年5月至6月举办逾百场文化活动。香港除吸引国际龙头拍卖行如苏富比和佳士得设立亚太区总部,还吸引不少国际知名艺廊进驻。汇聚各地艺廊的Art Central活动2025年来到第10届,是香港艺术界的重点盛事。

2013年起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香港屾x??,汇聚全球各地顶尖艺廊参加。2025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屾x??吸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共240间画廊参加,香港屾x??总监乐思洋表示,香港享有免税、完善物流系统等先天优势,有利于艺术商业发展,强调「不会辗x??去新的城市策展」。她称,香港的凝聚力在亚洲独树一帜,每年屾x??不仅吸引香港和内地收藏家,亦招徕不少日韩、东南亚以至国际的参与者,形容香港称得上「全球枢纽」。

?u勾x??化创意产业发展

文体旅局2024年11月发表《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提出四大发屾x??向和71项措施,包括??u动香港成为创意之都、流行文化之都、举办和资助更多与中华文化及历史有关的活动、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文化盛事之都的地位、建设香港文创产业链等。

就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港产电影和粤语流行曲等曾风靡亚洲,设计和建筑行业也在业界享负盛名。为??u广香港独特的流行文化和文化认同,康文署2023年起每年举办「香港流行文化节」。政府早于2009年成立「创意香港」办公室??u勾x??地创意产业发展,2024年改组为文创产业发展处,目前资助和支援的项目包括电影发展基金、时装创业培育计划、动画支援计划和香港出版双年奖等;业界盛事包括香港国际影视展、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等。

?u广表演艺术及传统文化节庆

康文署辖下的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2024年首次??u出「中华文化节」,冀成为香港重要的文化品牌和年度盛事,提升港人的国民身分认同及文化自信,同时吸引内地和世界各国顶尖艺人和艺团来港交流。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向观众??u介不同剧种的「中国戏曲节」被纳入为重点项目。

为配合中国每年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康文署将于2025年6月??u出首届「香港非遗月」,将举行嘉年华、同乐日、展览等介绍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如尖沙嘴东部海滨将上演「2025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东区将展示包括「打面」及豆品制作技艺等。

2024年12月更新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24个项目,其中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南音和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都在首届「香港非遗月」的活勾x??单。

■知识增益

盛事经济

香港素有「亚洲国际都会」、「盛事之都」美誉,政府期望透过举办不同类型的盛事和活动,吸?x??多游客访港;政府粗略估算每150万名游客可为香港带来约0.1个百分点的本地生产总值(GDP)增长。政府2023年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积极??u动「盛事经济」,涵盖文化艺术及创意、节日及庆典、体育及赛事等范畴。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表示,2025年上半年有93项盛事活动,预计共可吸引84万人参与,带来33亿元消费额和约18亿元经济增加值,当中盛事包括在新启用的启德体育园举办国际七人榄球赛。

■模拟试题

顾问教师:郭安

(1)根据资料,说明网红访港活动如何协助宣传香港的旅游业?(3分)

(2)参考资料,解释中外文化汇聚对香港发展艺术产业带来的一项好处。(3分)

(3)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香港具备哪些优势有助向全球弘扬中华文化?(6分)

■参考答案

(1)网红访港活勾x??助宣传香港的旅游业。根据资料,旅发局于今年首季已邀请逾650名网红、KOL等访港,资料图表提及,访港的网红粉丝量庞大,而且客源市场广泛,如来自菲律宾的Niana Guerrero于各社交平台粉丝量近1亿,美国网红Speed访港的直播观看次数逾千万。从中可见网红访港的活动,可藉社交平台不分地域、时间及广泛流通的特性,向全球各地旅客??u广香港的旅游业。

(2)香港中外文化汇聚,除具多元文化,亦具文化包容力,有利香港发展各类艺术产业。参考资料,香港普遍为华人,大部分香港人熟悉中华文化,如港人习惯庆祝农历新年及中秋节。同时,香港亦受西方文化影响甚深,如庆祝圣诞节等。资料提及香港吸引国际艺廊和拍卖行进驻,各类中外艺术品有其市场,各大型国际艺术展览不时于香港举办,亦甚受欢迎,如2025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屾x??,吸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共240间画廊参加。从中可见香港中外文化汇聚,有利艺术产业发展。

(3)优势一:国际都会

香港是国际都会,有利向全球宣传中华文化。

参考资料,香港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全球关注,这有利??u广中华文化。如资料提及,香港每年举办「中国戏曲节」,有助向全球游客介绍中国各类戏曲文化,而「香港非遗月」活动,则以国际龙舟邀请赛这国际体育盛事为契机,向全球介绍龙舟竞赛这非遗项目。香港的文化多样性特质,有利举办各类面向全球的中华文化宣传活动,??u广中华文化。

优势二:配套建设完善

香港有关艺术的配套及基础建设完善,有利向全球??u广中华文化。

资料提及,香港拥有多座世界级博物馆,如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收藏珍贵故宫文物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展览,是??u广本土、中华传统和当代艺术的优秀平台。此外,香港的博物馆亦会到外地参展,如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到上海举办展览等。香港拥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及各类型展览,有利传扬中华文化至全球各地。

优势三:亚洲运输枢纽

最后,香港地理上背靠中国,面向世界,有利向全球宣扬中华文化。

参考资料,香港是亚洲区域运输枢纽,四通八达,人流、物流畅通无阻,加上本港税制简单,银行和外汇监管系统完善,有利艺术商业发展,从中宣扬中华文化。政策方面,资料提及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除吸引全球各地文艺创意产业机构落户香港,亦举办各类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商业及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以及香港的独有地位,有利向全球宣扬中华文化。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智学公民 第1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