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行GBA:荒村活化变桃源(组图)

发布 : 2025-7-1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在东坑镇的「丁彭黄」片区,2019年重建的黄氏大宗祠屋顶有木雕及人物、山水等装饰。(蔡宛均??o?J??



片区河道改造后水质提升。图为村民在河边用水桶打水。(蔡宛均??o?J??



建于1958年的丁屋饭堂,上有五角星标志,现已空置。(蔡宛均??o?J??



片区设有「换装摄影体验店」,游客可在此付费拣衫留影。(蔡宛均??o?J??



丁屋村的「求子树」,传闻新婚男女喜欢到树下祈福。(蔡宛均??o?J??





【明报专讯】东莞东坑镇的「丁彭黄」片区,由丁屋村、彭屋村、黄屋村3条村组成,过去一度是房屋破败、人口外流的「空心村」,一遇暴雨就水浸。当地自2018年斥资2亿(人民币,下同)改造,包括「?x??活源」工程、活化村中传统建筑,「丁彭黄」片区成为「有烟火气的桃花源」,盼吸?x??多游客。

明报记者 蔡宛均

「这家理发店我开了近20年了,现在(理发)价格是15元。」邓师傅在「丁彭黄」片区开设理发店,「自从片区开发后,来了许多因旅游而顺便理个发的人」。东坑镇文化服务中心职员苏慧芝称,「丁彭黄」片区由丁屋村、彭屋村、黄屋村3条村组成,「选择东坑镇去打造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一是早期这边空心程度大(大量土地闲置);二是因为这边依山傍水,又古味浓厚,有古村落、古建筑等」。

「丁彭黄」以黄屋村最古老,有村民表示立村850多年,其先祖最初是南宋经南雄珠玑巷迁到该地,即使「最新」的丁屋村也有650多年历史。东坑镇2019年筹款逾1700万元重建黄氏大宗祠,其建筑以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采用穿斗式木构梁架,梁枋上饰有精致木雕,屋脊上有人物、山水、龙凤、花鸟等主题装饰。丁氏祠堂始建于明代景泰(1450-1456)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保存至今。

丁屋村修复戏台、丁屋古围、将军柱等作为景点,每逢周末,会有艺术家不定期在此登台演出。此外还有建于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的丁屋食堂,其以青砖砌墙、板瓦覆顶,前有牌楼,上有五角星标志,后来空置,村民有意将其出租,发展餐饮业。

水系改造亦是工程重点,过去这里水塘不连通,内河水量不足,雨季易水浸,旱季又会因断流形成「死水」,散发恶臭。苏慧芝说,「片区改造了祠堂步道旁的河道,将分散的池塘接通成环村活水系统,保证污水无法进入」,同时透过「?x??活源」修复生态,多了游客来欣赏景色,附近还摆起夜市。苏形容,「丁彭黄」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改善后,成为「有烟火气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