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取代高消费 更多旅客「穷游香港」(组图)

发布 : 2025-9-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近年愈来愈多内地旅客到访中上环半山一带的横街、小店「打卡」,「人气景点」更需要排队等候,务求拍下满意的相片。(卢嘉伟摄)





疫情后内地旅客热中「特种兵式旅游」,即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走访最多景点。特种兵之风蔓延至香港,不少旅客以打卡取代高消费,具「港风氛围感」的街景及海景纷纷成为小红书上风靡的热门朝圣地。理大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梁尧忠认为,疫情期间在社交媒体展示个人形象成为获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加上内地经济未复常、年轻人收入减少,促使更多旅客倾向「穷游香港」。

内地客购物占消费比例降

据旅发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内地过夜旅客消费总额为367.14亿元,恢复至社运及疫情前2018年同期的55%。其中购物消费跌幅最为显著,录得150.03亿元,较2014年下半年高峰期锐减76%,亦较2018年同期下滑65%(见图2)。

小红书数据分析工具「新红」显示,创建于2018年11月的「香港打卡」话题截至今年9月14日累计浏览量达15.98亿次,43.96万人参与讨论。自2023年第四季以来,每季「香港打卡」话题的获赞数及笔记数均较「香港购物」话题普遍高出至少30%。

内地旅客消费结构亦出现明显变化。2009年起购物占总消费比例由逾七成逐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已降至约四成;而包括观光及娱乐在内的其他支出比例自2023年起升至逾12%,较过往6%至7%水平增加,反映内地旅客会将更多预算分配至观光体验。

梁尧忠认为,本港怀旧建筑及IP文创产品对内地旅客具吸引力,较奢侈品更能引起共鸣。而对于酒店及膳食消费相对稳定,科大商学院商业及社会资讯分析研究中心副经理吴晓雯则指出,体验式餐饮受青睐,加上不少酒店推出包含餐饮的住宿套餐,将膳食消费锁定在行程中,稳定了相关开支。

梁尧忠表示,打卡旅游并非香港独有,欧洲亦见类似现象。打卡文化虽非高消费导向,但有助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相信长远有利本港经济。梁续称,旅发局正积极与网红合作,开发新打卡点以分散人流;而政府亦应善用热潮,促进打卡式旅游与本地特色小店结合,以转化为具价值的城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