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天漏了」 半年流走近千亿(图)

发布 : 2024-7-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强降雨带连日盘踞西部重庆,截至昨晨8时该市有12个区县遭遇大暴雨,全市有29条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图为重庆长寿区云台镇一带受淹景象。(新华社)


【明报专讯】中国南方今年夏天出现罕见的连续暴雨天气,中央气象台从6月10日开始,截至昨日(7月12日)已连续33天发布暴雨预警,其中4天发布了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从珠江、长江中下游到淮河流域,甚至东北地区,一轮又一轮暴雨肆虐,「天漏了」成为网络高频热词。洪灾内涝山泥倾泻等自然灾害,仅上半年就导致322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人民币,下同)。

今年中国出现超过20轮暴雨天气过程,「桂林暴雨变威尼斯」、「长沙暴雨1小时下了54个西湖」、「杭州灵隐寺发大水」、「平江淹没半个城」、「郑州暴雨变郑洲」……暴雨相关话题频登网络热搜榜。

逾20轮雨灾 各地接力破纪录

4月1日入汛后,广东、江西连日暴雨成灾,30河流出现洪水,北江洪水百年一遇,粤北多地受灾,肇庆越野赛1250名选手半路遭遇多处山洪暴发。

5月初,新一轮暴雨袭击湖广,梅州塌高速公路导致48惨死旅途;中下旬,两广遭遇另一波洪涝灾害,桂林、北海、钦州、防城港城区均水浸。

到6月,广西雨灾未完,云南、江西等地也迎来大暴雨,端午假期雨带逐渐北抬,「龙舟水」广泛倒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福建上杭县「客家第一祠」大面积坍塌,韩江洪水再淹梅州多处,至少5死15失踪。6月下旬桂林又受灾,漓江出现破纪录大水,淹浸象鼻山、高铁站。随后长江中下游接力暴雨,多地成泽国,安徽屯溪及湖南的娄底、邵阳、湘潭等多地雨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上半年,各地以广东海丰县降雨最多,累计降雨量高达2332.6毫米,差不多下完一年的「份额」(海丰年均降雨量2389.5毫米);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则以14个暴雨日,成为暴雨最频繁的地方。远至东北的乌苏里江上游亦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

珠江洪水11连发 七月雨云罩长江

随后,强降雨区7月初稳定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湖南、贵州、江西多地爆发洪灾。

其中江西洪灾影响逾百万人,湖南汨罗江水位达到70年来最高位。连高温乾旱多天的山东临沂也出现暴雨内涝,西部重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西江、长江、太湖先后发生编号洪水。其中,珠江流域连发11次编号洪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徐宪彪昨在记者会表示,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降水历史同期最多,入梅后主雨带稳定维持在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第3多。

逾3000人次受灾 322死亡失踪

「入梅」是进入梅雨期的意思,今年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分别于6月17日、19日入梅,长江出现2024年第1号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入江口以下全线超警戒线,太湖及淮河流域沭河、沂河相继发生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退水期间,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重大险情,平江县九峰水库大坝发生渗漏险情,多个镇要疏散。

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在上半年共造成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紧急转移安置85.6万人次,倒塌房屋2.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1千公顷。

关全球变暖 年降水每10年增0.8%

中国暴雨愈来愈多,与全球变暖趋势息息相关。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1961年以来,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8%;暴雨站日数也明显增多,平均每10年增加4.2%。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表示,变暖的大气加剧全球水循环,能承载更多水分,进而导致更极端降雨,包括单点、局地的极端降水事件。

中国暴雨多出现在4月至9月,南方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一年四季都有出现暴雨的可能性,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5月至8月为暴雨多发期;而北方地区雨季短,暴雨多出现在7月至8月,其他月份概率较小,因此有「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期的说法。

从常年来看,江南、华南等地是中国暴雨多发地。中国天气网统计大城市的暴雨来「打卡」情况,广州年均暴雨天数最多,达8.6天;海口、南昌分别以7.6天和6.1天位列二三名;武汉、福州、南宁、长沙、南京、杭州、上海是第三梯度,年均暴雨日数超过3天。

针对暴雨天气,内地气象部门会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递增。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