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报专讯】著春天气温回暖,昆虫专家称多伦多会出现大批蠓虫(midges)来袭。
气温回升,多伦多水域近日出现大量蠓虫(midges)盘旋。这种每年4月底至5月初定期报到的小生物虽令人困扰,但专家强调它们是生态健康的指标。这种外形似蚊但不叮咬的双翅目昆虫,主要栖息于湖泊底泥中。
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物学荣誉教授格温(Darryl Gwynne)指出,安省存在多种蠓类,而在多伦多水域群聚的通常属于「摇蚊科」(Chironomidae)。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昆虫学策展人、多伦多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学教授柯里(Douglas Currie)解释,这些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阶段,成虫寿命仅数日。
幼虫阶段栖息于水体底层,以有机物和藻类为食。
教授柯里表示它们在湖泊、河流的沉积物中大量繁殖,待冰层融化后同步羽化成虫。
蠓虫聚集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求偶仪式。
教授柯里说,雄性蠓虫会以树木或岩石为地标形成群舞,这种视觉效果能吸引雌性加入。
对雌性蠓虫而言,这就像参加速配派对,能自由选择交配对象。每只雌蠓可产下数百颗卵,但整个族群会在爆发后迅速消失。
安大略湖中存在数十种蠓类,各有不同生命史。
教授柯里补充:「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同种不同世代,或是特性各异的物种轮流登场。」
他强调,蠓类是水生食物网的基石。它们不仅是鱼类、鸟类的重要食源,成虫更是蜻蜓、燕鸥等空中猎物的美馔。
教授格温则指出,某些蠓种能作为环境指标生物,反映栖地品质。
教授柯里称,对人类而言,唯一困扰就是经过虫群时,可能吸入或误食它们。但这可是维持健康生态系的小小代价。
专家提供实用防蠓指南,建议 遭遇虫群时闭口避免吸入,关闭门窗或加装纱网,因为蠓类具趋光性,减少户外光源吸它们。
蠓虫是春日过客,它们的生命演绎著自然界的循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