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开打又煞车 针对中国终局难料
发布 : 2025-4-2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
关税战在「特朗普2.0」重临,且比「特朗普1.0」更激进、影响范围更广,后果也更难料,可以肯定的是,其主攻对象仍是中国。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关税第一击,是在2月1日宣布以打击芬太尼走私为名目的「芬太尼关税」,当时外界焦点更多落在税率更高(25%)的美国南北友邦墨西哥和加拿大(一度暂缓但仍在3月4日生效),中国起初只有加徵10%(2月4日生效),到翌月才再加10个百分点,去到20%(3月4日生效)。其后特朗普陆续宣布各25%的钢铝关税(3月12日生效)和汽车关税(4月3日生效)。
然而,真正震惊全球的是特朗普预告已久的「对等关税」。在其口中的「解放日」(4月2日),特朗普公布的税率安排令人难以费解,即全球各国都被徵收10%「基准税率」(不包括另有「芬太尼关税」生效的加、墨),当中57国再被徵收额外税率——除了中国的34%,越南(46%)、老挝(48%)和柬埔寨(49%)名列前五高,另一东南亚重要制造业出口国马来西亚也有24%,被认为是美国意图针对中企转往东南亚设厂生产输美的所谓「洗产地」现象。
「对等关税」基准税率4月5日生效,中国率先还击,与特朗普政府轮流互增至84%和125%,但北京4月11日加到125%时表明不会再随美方加税。
外界对「特朗普2.0」关税战背后逻辑有各种解读。从「对等关税」计算方程式看,特朗普对贸易逆差议题显然念念不忘。综合外媒报道分析,关税超级鹰派的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长期具影响力,他一直指控中国加入世贸后抢走美国制造业的就业职位,主张以高关税等迫使供应链回流来重振美国制造业。
其他分析则望向财长贝森特和所谓「海湖庄园协议」设计者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米兰等。前者本月9日表明代表金融界和富人的华尔街已享受40多年荣华富贵,现在轮到代表中小企和工人的「大街」(Main Street)。后者添上战略安全的角度,其本月7日演说提出要盟友和伙伴同时加大分担美国维系全球安全(提升军费和向美采购军备等)和经贸秩序(缴纳关税和投资美国工厂等)的成本。
「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其中美债抛售潮被视为促成特朗普4月9日突然宣布中国以外的「对等关税」暂缓生效90日,留下谈判馀地。财长贝森特被认为是说服特朗普的关键,如今他领军与17个盟友和伙伴优先磋商,但这些国家对配合美国限制中国意愿不大。
然而,这些调整始终未能安抚全球对中美在关税战各不相让的焦虑,尤其是北京未有像其他国家般在华府「极限施压」下屈服,推低全球货运量,特朗普寄望关税收入填补国内减税的资金缺口,恐怕未能实现。到特朗普一再敦促拒绝其减息诉求的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请辞,他打「经济牌」的信誉进一步受挫。特朗普近期转而释放安抚市场的信号,既否认要炒鲍威尔和暗示可能下调对华关税,也在中方未曾承认下,屡称中美已展开协商,甚至宣称习近平已跟自己通电话。一些分析认为这是北京稍占上风的信号,但有观察警告中方也有内需不足和供应链流失等自身挑战需要克服。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