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路权或争路? 政府:无轨调动灵活
发布 : 2025-5-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明报专讯】洪水桥/?村智慧绿色集运系统主要采路面模式,大部分路段行走专用道路,但主要及繁忙路段交界处则采分层分隔,如改为高架段,与其他路面交通分隔,然而部分路段仍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共用路口。有立?x??议员关注若新系统需共用路权,或延续现时轻铁与其他车辆争路问题。土拓署强调路面模式无需实体轨道和架空电缆,可灵活调整路线和班次,亦可减低对附近环境影响,节省建造时间和成本;共用路口将配备实时交通灯号调节系统,按实际车流分配绿灯时间。
灯号按车流调节 车站采低地台
署方未提运输系统将采用什么技术,仅称车站采用低地台设计及车外收费系统,系统有多个闸门同时上落客,车站亦设上盖。据模拟图,系统外型较似ART(智轨),其为电动无轨捷运,透过车底传感器识别虚拟轨道行走,株洲、苏州等多个内地城市有应用,每卡可载约百人。
张欣宇:倘争路 巴士效益或更佳
立?x??议员张欣宇对现时系统有专用道路,但又需共用路口有保留。他说专道虽可确保系统大部分时间行车畅顺,但其他公交可用路面会收窄,或易塞车,共用路口需等候让路,亦降低效率。他担心若系统无独立路权,增设巴士线或更具成本效益。立?x??议员刘国勋认同要保障其他公交有足够路面空间,倡将来新发展区马路加宽。
至于系统技术方案及载客量要求,张欣宇称可参考服务约50万人的轻铁,单向每小时最高客量5000人。刘国勋称,据其了解当局未敲定技术方案,而不论ART或巴士模式的快速公交系统(BRT),每卡大致可载60至80人。刘估计新系统沿线不少住宅区实际上较近屯马线洪水桥站,新系统在区内或仅辅助角色,载客量要求可视乎附近物流业发展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