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佛大学社会研究课程担任讲师一年的香港学者陈启睿(图)称,受新政府针对高教界的政策影响,多间美国大学近月冻结招聘,职位空缺大减,部分学者已转赴加拿大和英国任教。(哈佛大学网页图片)
【明报专讯】美国政府禁制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当地法院颁令暂禁新政策。在哈佛大学社会研究课程担任讲师的香港学者陈启睿向本报表示,校方向教职员称「一切继续如常进行」,教学计划、收生等工作目前如常,但他忧虑当局及后将针对校内的海外学者。他说当地多间大学因应政府削减拨款及当前形势已冻结招聘,不少讲师和博士毕业生求职困难,他认识部分学者转到加拿大和英国发展,料高教界长远或出现「转向」。
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SEVP)认证资格,哈佛下学年不能招收国际生,现有外籍留学生同受影响。陈启睿称,师生大多抱持观望态度,他任职的课程在收生和教学计划暂无影响,也未闻有下学年循SEVP到哈佛的访问学者取消计划。他提到不少师生担心被政府针对,形容校园出现「寒蝉效应」,未见有高调示威抗议行动。
陈启睿:师生多观望 暂无碍教学
政府上月向哈佛提出的改革清单,除了收生问题亦有针对教职员,陈启睿担心当局下一步可能针对外籍学者,谓「更加简单」,直接撤销签证便可。
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以反犹等原因一直向高教界施压,包括削减大学拨款及研究资助等。陈启睿称多间大学因此冻结招聘,高教界职位空缺大减,一旦大学裁员,没有终生教职的教员如讲师将首当其冲。他下学年将转往另一院校,并获终生教职,今次事件对其影响不大,暂拟留美发展,但身边任职讲师的同事、博士研究生和毕业生前景均困难且黯淡。「本身可能有10几份工,现在只有几份工,然后5、6、8个人争。」
有学者转赴加英 高教界长远或转向
陈启睿留意到,不少欧洲院校主动向美国高教界招手,也认识部分学者转赴加拿大和英国。「他们觉得那里的气氛可能好些,我觉得长远会有个转向,相对上,英国、欧洲、加拿大的学位或职位会更加吸引。」
料港校非哈佛生选项 待遇吸引美学者
本港大学趁机「抢人才」,为受美国留学生政策影响的国际生提供便利措施,陈启睿认为两地大学水平差异加上地域因素,料吸引力不大。「对(哈佛)同学来说不会是选项……有能力和条件去哈佛大学的学生,相信都有能力和条件去到很多其他大学。」不过,他认为本港大学对美国各学科的学者均具吸引力,因为薪酬、待遇理想,他也有同事到中大求职。
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