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港树林吸本地1/3碳排 植林区碳存量优于风水林 大埔滘称冠(组图)
发布 : 2025-5-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为大埔社山村后山风水林内的樟树。港大及长春社联合研究显示,风水林中体积最大的树木虽只占整体树木数量约1%,但占地上生物量(树木的总重量)约52%,显示大树存碳能力远超小树。(赖俊杰??o?J??

长春社保育经理吴英婵表示,风水林有不少树龄较高的大树,存碳量远超小树,应加以保护,避免被山火或人为砍伐等活动破坏。(赖俊杰??o?J??

港大及长春社的研究团队发现,本港风水林的平均碳存量仅次于植林区,当中位于大埔社山村后山的风水林,每公顷存碳量约240公吨,仅次于大埔大庵村的280多公吨,排第二位。(赖俊杰??o?J??

【明报专讯】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持续酷热,大众近日感受弥深,为应对此挑战,政府积极制订减排措施实现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树木是自然界好帮手,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于木材和土壤。一项研究发现香港树林有巨大存碳潜力,估算全港树林碳存量达700万公吨,换算成二氧化碳约等于香港2023年约三分之一碳排放量。研究又发现,仅数十年历史的郊园植林区平均碳存量较百年风水林高,其中大埔滘植林区称冠,而渔护署在大棠育作植林的滇糙叶树是香港存碳力第二高的大型原生树种。长春社建议重点保育具潜力树林免于山火,长远加强林地存碳能力,如选种高存碳树种,甚至为碳权交易打好基础。
明报记者 马耀森
研究项目「香港森林碳汇估算计划」于2021年9月开始,历时约3年,由香港大学与长春社联合执行。研究团队至今完成90个地点的调查,每个20乘20米,涵盖5种树林,包括植林区、风水林、次生林、修复林及高灌木林,当中胸径(即离地面1.3米的树干)1厘米或以上的树木和灌木都会记录,包括高度、胸径及密度,共收集到近2万棵树木的资料。
长春社?x??大 蒐2万树资料
长春社保育经理吴英婵指出,要得知森林的碳存量,首先要计算「地上生物量」(AGB),即调查范围树木的总重量,然后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准则,换算成碳存量(树木重量乘0.47)。
研究结果显示,植林区平均碳存量为每公顷166.5公吨,是5种林地中最高,当中又以大埔滘植林区最高,约390.6公吨,亦是90个调查地点之中最高;其次是城门水塘,碳存量每公顷233.6公吨。而风水林平均碳存量为每公顷163公吨,当中大埔大庵村及大埔社山村的碳存量分别以284.8公吨及246.7公吨排首两位。次生林的碳存量仅及风水林一半,每公顷77公吨。
渔署培育滇糙叶树 存碳次高
除了各种林地的碳存量表现,团队亦得出碳存量较高的树木种类名单(见表),包括本地常见大型原生树种如细叶榕、朴树及樟树等,而渔护署在元朗大棠的苗圃培育专供郊园植林的滇糙叶树更是第二高存碳力的树种。滇糙叶树在香港不属常见植物,有板根特性,但大埔塘面村有4棵树龄逾140年的滇糙叶树,去年移植到太古中央广场的大树也是滇糙叶树。
大树存量可抵数十小树
吴英婵解释,树木碳存量取决于树干体积和木材密度,故一棵大树的存碳量是数十棵甚至更多小树的总和。至于历史更悠久的风水林,由于不受发展影响,树林结构较复杂,生物多样性高,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古老大树,例如大埔社山村后的风水林就生长了存碳量较高的樟树,由于树木高大及树冠较阔,阻挡阳光照射入林,这些大树周围都较空旷,树木数量不多。
环团倡路边树挑高碳存种
她说,研究结果踏出第一步,基本掌握本港各种林地及树木的碳存量,希望相关数据有助政府在制订植林政策,甚至挑选路边种树的品种加入碳存量的考虑。
吴英婵续说,香港面积虽小,但植被比例逾七成,透过植林亦可减少部分碳排放,而一些绿化地带亦可能生长了不少大树,「系咪无用呢?如果用来发展,唔单止无?一片植被,亦会影响整体存碳量,重新植林又要数十年」。
吁重点保护植林区避山火
吴续说,长春社近年有参与植林工作,她称其中一个位于大榄的植林区,由树苗开始种了10多年,不少树木达成年人高度,植林区开始形成小树林,不过一场山火就烧掉大部分树木,甚为可惜,认为应重点加强保护部分植林区,让树木有机会继续成长,成为森林,存碳量就会大增。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