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印尼义教牛津交流 医科生:抽时间做热诚事(图)

发布 : 2025-10-0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大三年级医科生吴品谕(左)去年暑假到印尼城市棉兰当义工一周,教当地小孩基本医学知识。他说当地人虽物质生活落后,心灵却富足,教他反思。(中大医学院提供)


【明报专讯】一个暑假,你可以完成什么?中大三年级医科生吴品谕(Brian)说,他曾在同一个暑假先到印尼教当地小孩包扎,再到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回港出书,然后当医学院院会的会长,为新生办迎新营……在很多人眼中,医科生的生活离不开埋首苦干、每天温习一叠叠课堂笔记,Brian却说不希望被体制「框死」,认为医疗是一门科学,亦依赖人文精神,期望参与不同活动,了解社会真正需要,日后做个以「患者为本」的医生。

不想被体制「框死」 冀跳出舒适圈

Brian毕业于传统名校喇沙书院,中学修读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M2,两年前中学文凭试(DSE)考获7科45分(满分49)成绩。他说自己喜欢帮人,加上医科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发掘,故希望入读中大医科。

他笑言想过无悔的大学生活,一年级起便积极参与不同活动,包括担任医学院院会的会长、参与海外交流等。他忆述去年暑假到印尼城市棉兰(Medan)当义工一星期,为当地学生及家庭做健康检查、教授基本急救、包扎等知识,十分难忘;当日跟当地小孩临别之际,他坐上车准备离去,有小孩仍追在车后、面露笑容道别,令他感触为何他们的心灵会如此富足。

他说以前并不了解落后地区的生活状?,做义工后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悟。他在同一暑假亦到牛津交流一周,其后将两地经历写成英文书。

Brian说很多人认为医科生很忙、无暇发展兴趣,但其实不然,「时间要抽出?一定抽到,特别系做一?自己有热诚?事」。他说医疗体系像个「大齿轮」,一直希望能跨出舒适圈,了解自己如何做更多。Brian对神经科有兴趣,亦有志于创科,盼日后工作能结合两者,帮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