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南菌物博物馆」中展出的菇类标本,玻璃罩中模拟蘑菇原本的生长环境。(林迎??o?J??

华南地区「毒王」致命白毒伞,成人食用50克便可致命。(林迎??o?J??

博物馆内展出的假虫草,外行人往往不懂分辨。(林迎??o?J??

「神奇的蘑菇世界科普基地」则展出较多食用菇类。(网上图片)

科普基地中有不少巨型灵??o?J??例如图中的西藏灵芝王。(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大湾区除了大型科技馆,还有些由科研机构开设的小型博物馆或科普展厅,它们专注于某一学科,知识性强却不失趣味。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旗下的「蘑菇博物馆」是一例,这里不仅有日常食用的冬菇、银耳,还有价值连城的灵芝、虫草,更会教参观者分辨毒菇。
明报记者 林迎
广州有两间「蘑菇博物馆」,都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一间是越秀区「华南菌物博物馆」,另一间是黄埔区「神奇的蘑菇世界科普基地」。前者位于广东省科学院,进门左转可见一个小花园,园内矗立中国著名真菌学家邓叔群的雕像,他1963年创办中国科学院中南真菌研究室,即现时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
「华南菌物博物馆」是华南地区最大菌物学科普场所,馆藏10万件标本,展出约500件,分「食用菌」、「药用菌」、「毒蘑菇」3类。「食用菌」有不少常见种类,如木耳、冬菇、银耳、茶树菇等,亦有松茸、鸡枞等「贵价货」。「药用菌」中最知名的是灵??o?J??邓叔群女儿、邓庄教授1959年在广州培育出全球第一棵人工栽培灵??o?J??参观者可看到该灵芝标本;当年的技术突破,正是现时每年近200亿元人民币产业的灵芝产业基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太阳神口服液」,其成分亦源自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猴头菇,开创保健品企业冠名赞助「广州太阳神足球队」的历史。同时,馆方还展出人工培育的广东虫草,营养价值相若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若能大规模??u广,则毋须破坏生态去挖掘野生虫草。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毒蘑菇」大型屾x??,当中的「毒王」致命白毒伞学名「白毒鹅膏」,因外形白色、看似无毒,易被误食,成人食用50克便可致死。
「华南菌物博物馆」的展品多被罩在玻璃,黄埔区「神奇的蘑菇世界科普基地」则让参观者进入「低温蘑菇房」,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触摸菌类。这里侧重展示工业化培育技术,多展出食用菌,包括金针菇、虫草花(蛹虫草),亦有食用灵芝。若团体、学校预约参观,学童更可参与采摘蘑菇、手工制作等活动,或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该基地出售数种「菌包」,访客可买回家中自行种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