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经纪辛酸史 两百万成交只收三千佣金

发布 : 2022-10-20  来源 : 加拿大置业频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的数据,2021年加拿大地产经纪平均带客户看13次房可以成交一套。

假设每次看房需要地产经纪付出4小时的「工时」,按照加拿大住宅基准价格76万元计算,买方经纪佣金2%,每小时收入近200元,是大学教授的一倍!

现实却是有经纪为了抢生意,竟愿意在一宗两百万的交易里仅收取3000元佣金!

扣除公司抽成、税收及杂费,最终只有不足500元利润!



加拿大2020年1月的平均房价为504,350加元。 2022年1月,平均价格升到了748,439加元,在24个月内增长了48.4%。在这股疯狂的升浪中,感觉地产行业应赚个满堂红。由租务到买盘,从市中心到城郊,真的是机会处处,遍地黄金!

然而,今期焦点找来几位地产业资深经纪,跟大家细数地产界辛酸内幕。

行业多年收入增幅远低于最低工资
在多伦多从事地产近三十年的刘世傅,可谓看尽地产行业的变迁。他毫不讳言现今地产业的竞争前所未有般激烈。 「20年前,多伦多有近2万名地产经纪,翻查当年一至九月的成交纪录是五万二千宗,也就是说每位经纪每年平均有2.5宗成交;今年多伦多的地产经纪已有近7万人,一至九月的成交却只有六万九千多宗,变相每位经纪每年平均只有1宗成交!」

楼市确实畅旺,但僧多粥少,经纪能处理的交易变相却减少了。当然,心水清的读者会马上反驳:「成交数量减少,但楼价狂飙,每宗交易应该猪笼入水啊!」

2004年,多伦多地区地产局(TRREB)共录得83,501宗交易,总成交额为263.2亿元。因此,如果平均佣金为5%,除却2万名经纪,人均收入65,000元。到2021年,销量达到121,712宗,总价值达1,333亿元,如果我们接受目前平均佣金为4.1%的事实,那么虽然18年来交易额增长了315%,但66,000名经纪的平均收入每人只有约81,000元,而前文提及的大学教授平均收入是210,000。考虑到最低工资由当年7元变成今天15元,18年来增加了15,000元收入其实并不那么惊为天人。



工余时间 须不断进修
既然竞争激烈,那么行内难免会出现「良性」及「恶性」竞争。

良性竞争是指经纪要在工余时间进修和从事社区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从事地产十多年,负责Borker of Record的Susan直言,卖家一般只相信有经验的经纪,因此新手或资历浅的一般只能为买家服务。由于之前有价有市,买家经纪可能要十多次交易中才成功抢到一次。 「5月份多市平均售价121百万,争柯化的情况很激烈,有些人为了入市,甚至连验楼也不验!」刘世傅补充。作为经纪,当然不能鼓励客户这样盲目抢屋,但变相生意便更难做了。

除此以外,有些特殊的物业,例如遗产物业、离婚物业等,需要更专精的法律知识及经验,也令很多经纪只能望门轻叹。 Century21 Atria地产经纪Kin Wong举例说:「离婚物业分身家分屋分仔女,涉及很多方面的法律问题,而且男女双方大都意见不合,有时更需要提供情绪辅导,行内真正有经验的经纪可能只有几位;商业地产也是不容易处理的项目,因为牵连甚广,其中一环搞错有可能令一方损失惨重。」

对此,刘世傅亦表示,商业地产,「特别是厂房、货仓一类的买卖,由于条例跟住宅完全不同,要查证的资料、文件繁琐,是很难处理的交易!」这类交易,除非经纪不断花钱花时间进修,否则再多买卖亦与你无关。



为求抢客 奇招尽出
良性竞争落败,也只能说自己技不如人,但令经纪在旺季中难以生存的,却是恶意竞争。所谓恶性竞争,也就是破坏「行规」,甚至利用「减价战」抢生意。

Susan说最常见的,是卖家经纪减收佣金,然后多给「回佣」予卖家或多给买家经纪,吸引他劝导买方落柯化。这种减价战开始,无疑令一般经纪的生意雪上加霜。

除了打减价战,有些更不跟随地产局的文件处事,宁愿放弃应有的保障亦要抢客。 「地产局原来有不少文件是保障经纪的权益,最好的例子就是buyer representation agreement,即俗称「睇楼纸」。签了睇楼纸的客人,便不能找其他经纪负责买卖该物业,以防经纪做了所有工作却徒劳无功。可是,近来越来越多华人经纪愿意在不签睇楼纸的情况下提供服务。慢慢客人一般都不愿签,最后受害的,还是一班经纪。 」

网上公司亦分一杯羹
除了行内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网上交易平台也抢走了不少生意。 「近几年,加拿大多了几个买卖及租赁房屋的网页,有些仍会有经纪负责,但有些交易已经可以绕过经纪这一层,网上公司的收费会较经纪便宜,而且感觉很方便,因此有些客人会考虑。」刘世傅解释。 「也有一些连经纪费也不希望付,私下找对方谈好价钱便找律师签合同。」

不过,刘世傅提醒大家,这种交易存在一定风险:「第一是安全问题,毕竟有些住宅地处偏僻,买卖双方都有经纪在场更保险,也能预防骗案;其次是成交的价钱,一般人始终对市场触觉没有经纪般敏锐,自己操作未必可以达到最好的价格。」



经纪24小时候命
近年,由于医护短缺,楼市畅旺,坊间流传一个笑话:「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打电话给谁?」「马上打给你的经纪,说有房子出售,他5分钟后便到!」笑声背后是经纪的汗水,他们几乎是24小时候命,毕竟一年就一两单交易。每次看房是否需要4小时?「有时房子远在乡郊,开车也要一小时,遇上公路塞车,也许要两三小时的交通。」刘世傅苦笑道。 「过了约定时间,屋主可能要求你改天再拜访,那么你一整天什么都没做便白费了。」而且有时候塞车迟到,还有可能被客人向公司甚至地产局投诉。看房前要资料搜集,看房后还有文件工作,因此四小时内完成交易的机会真的少之又少。

即使买家决定落柯化,交易仍存在很多变数。看尽世事变化的刘世傅细数不同情况,「最常见的是银行预批,但入柯化后才发现买家信贷纪录有问题,也有一些是买家未有仔细分析自己的现金流便盲抢,最后资金周转不灵,甚至曾试过交吉前屋主失踪或买家遇上交通意外等情况。」这类情况,不管卖家有否没收订金,Susan及刘世傅亦坦言,一般情况经纪都是收不到分文。

Susan补充,在买卖市场中,经纪一般是比较弱势的。 「遇上不公平,甚至白做的情况,一般也只能接受,只能积极找下一单生意。毕竟「反脸不认人」会得失客人,影响自己在行内的声誉。就算真的要对簿公堂,也要用上大量时间和律师费,往往得不偿失。 」

加上地产经纪是自雇人士,所谓的收入都是营业额,扣除各种成本,包括与经纪行分成;TREB,CREA,安省房地产理事会等注册费用、继续教育课程费用;客人索要的回佣,广告费、汽车费用、电话、上网、保险、纳税……其实处境真的不是行外人看那么风光。



不少经纪逐渐淡出
所谓「82定律」也适用于地产市场,2成的经纪完成了8成的交易。那么一般经纪到底何去何从?

刘世傅解释,这类经纪通常有三种出路:「最常见的是身兼数职,除了经纪也充当一些周边产业如搬运公司、美化家居的工作。不过转为兼职,另一方面便更难进修及累积经验;另一类是干脆半退休,平常不主动找生意,只是等到有亲戚朋友买卖才帮忙;最后一类是转战租务市场,过去租务市场一般分成不多,因此大部分经纪也没兴趣,但近年租金上升,加上竞争激烈,不少新手便转攻租务市场,密食当三番。」

按他的解释,每位经纪一般可分半个月租金,以平均2000元月租为基准,即每单交易大概能赚1000元,的确跟买卖市场差天共地!

问及在这行屹立多年的心得,刘世傅笑言「诚信伴我行!」